怪东西简友广场读书

读《中国文化课》有感-众生皆平等?

2025-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榕树山人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第055讲提到儒家文化,即中国文化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其中包括接下来的几个讲座课题,包括君子怀德;君子之德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不不器和君子知耻。读的过程中对君子的含义产生了一些疑问。第056讲第057讲和065讲对“小人”的解释颇为矛盾。按照他056和057讲的说法,孔子口中的“小人”为普通百姓;如果“小人”都解释成普通百姓,那君子是谁?君子难倒不是从普通百姓中来?众生不平等?

我读任何文章都喜欢用批判、辩证的角度去读去思考,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就好像眼睛里进了沙子一样难受。这也是曾经当过律师的“职业病”吧,爱挑刺,纠错。

即使我理解现实社会中人一出生就分三六九等,但是余老师没有明确的说出来,却让读者自己理解,而且有些读者即使读了也没能完全理解,而且对“小人”的解释自相矛盾。这是“君子之道”么?

本想给余秋雨老师亲自写信或者邮件咨询,但是考虑到有可能对方讲学没工夫搭理我这一随意读者,而且我也不想耗费时间何精力组织语言写一封信并搜索他到邮箱地址。而且发了他可能也不一定会回复。就在这里写吧。

余老师在书中说到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慧。”中的小人是指普通百姓,而且他也解释说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小人”也是指普通百姓。他又列举了“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以德,小人以力”等名言来说“小人”是普通百姓。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君子?是过去能读书的所谓权贵?

第057讲讲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是说君子的德行必须像风一样影响到大众。此处的“小人”依然是社会上的广大民众。

而第065讲又将“小人”解释为君子的对立面,多有矛盾,并援引“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即为小人”,不大和合乎他之前对于解释“小人”的逻辑。

直到结束了君子与小人的探讨,余老师似乎没有列举出任何当代君子的代表,也只是用远在明代的王阳明举例说明了他是“君子”的典型代表。没有列举出任何“小人”代表。

也许他迫于其他“君子”的压迫而不敢举出“小人”,或许无需列举小人代表,因为不胜枚举。

这只是我读这本书的众多问题中的一个,还有很多关于《中国文化课》的其他疑问。希望读完本书的读者可以帮助我解答,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