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心理咨询解答
【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心理老师周老师回答了我的问题,她说我不可能跟开关一样一下就放下过去的感情,她建议的外部活动,让我重新来过,覆盖掉过去的记忆,确实有所帮助。就好比画油画,一笔画错不要紧,覆盖掉就好了。
关于心身互动疗法,她说那只是一个名头,她们叫认知行为疗法,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名字起的不一样。
她还问我了一个看似浅显但是深奥的问题:什么代表我?这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我思考了一会,说“我知道过去什么代表我,但是我现在不知道了。”她问我“过去什么代表你?”我说我认为律师,还有做别人的妻子、孩子。
她说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身份而不是“我”。如果失去了这些身份,我还是在存在着,但是我的思想让我觉得身份不在我便不存在了,其实这是自我身份认同感缺失。我不等于身份;就如同花草树木,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没人说冬天的枯萎就会说明生命不在;春天发芽又是一个新生命;“我”的代表不是碎片化的身份;“我”是多维的,是当下的、身份、精神和身体的总和。从思想上,各种身份和角色是现在的小我,我们讨论的“我”是我本身,可以说是“大我”。
今天的我想法和五年以后的我想法不一样;思想不断变化,但我依然是我。我们讨论的我和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的“我”不同;佛洛依德人格分析法,本我,是以个人需求及个人快乐为原则;自我,是以每天的现实为标准;超我,是作为人而产生的各类责任感;人格结构平衡就是本我自我超我的平衡;是一门生活艺术;需要根据现实进行调整。
我们还谈到了苏东坡对佛打坐。她问我是否知晓,我说我似乎知道,问她是不是佛说“你看到我是佛便是佛,你看到我是屎便是屎”。她说对就是这个,并感叹我虽然身曾在国外但是涉猎广泛。其实,我们每个人对宗教定义都可以不同,每个人定义的佛都有区别。
她讲到100个心理学案例其中的一个-叫“喜悦无处不在”-一个经历了抢劫却高兴的人,别人都迷惑不解他为什么高兴-他说了三点他该高兴的原因:1.他没抢我的命;2.我今出门带了100,给了我老婆80现金;3.抢劫犯都高兴,我又不是抢劫犯,连他抢了我都高兴,我怎么不高兴,不高兴岂不是还如如他。他说完以后,众人纷纷觉得有道理。这就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的例子。就好比我得了脑瘤也是因祸得福的表现,否则,我还在累死累活的当律师。
同时,周老师向我推荐了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她建议我买建议买纸质版,这样我可以随便写写画画,同时她还推荐了黑塞的《生命之歌》《荒原狼》和《在轮下》。我准备开始读悉达多,正好我在听。我上午上完课就在网上买了纸质版,下午就到了。
之所以第二天才发布是因为我前一天在消化理解,而且昨天下午在上钢琴课。估计下一次心理咨询我要在旅顺进行了,反正是线上,地点无所谓。
我问她下一次我们讨论什么,我好计划,她说他不知道我在下一周里会发生什么所以她也不知道。她说很喜欢和学文科的人一起交流,一点就通,说我很好沟通,期待下次的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