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那做桥
故乡的那做桥
我的家乡在西峡县,或许很多人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可是她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处八百里伏牛山南麓,西边与陕西省商洛市接壤,北临三门峡、洛阳,东接内向县,南临南水北调源头的淅川县,是河南省第二大区域大县。
中国重阳文化的发源地,5000年前就有部落存在,西周初年为古若国属地,曾是许国国都,楚屈原故里,秦时设析县。森林覆盖率81%,被誉为“绿色王国”。
我的家乡就在这个县的西南角,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名字很俗,大岭村,猛一听偶大零,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名字好像是我爷爷辈的时候,取得。改村名的事情几次提起又不了了之,或许几百年以后,会成为古迹吧。
暂且不提这个名字了,说说那座桥吧。
桥是五十年代建的,大石头、石灰、和黄泥。古朴而又狂放,乡土气息浓郁。建桥的初衷,是因为当时这里有一个,国家的蚕场,柞蚕。这座桥,承担着八十年代附近几个村的主要收入。说到柞蚕,有很多人不知道,那我简单的说一下,就是以扎树叶为食料的吐死结茧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这个蚕场藏着我爸年轻时候的回忆,我妈和我爸的爱情,很多故事容我卖个关子,以后慢慢地会讲出来。
它比我岁数大,我记得它是因为它也承载这我,童年的回忆,桥的旁边有几棵桑树。每年六七月份(阴历)紫红色的桑椹,承载着我童年全部的零食,每年桑葚熟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小伙伴都会在那棵树上爬上爬下。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到了初中的时候,因为住校就不再去了。直到前几年,随着那场不算洪水的大水,美好的回忆,桥、树都不在了。那年我再保卫祖国,听说了以后莫名的一阵失落。
为了这座桥,我爸跑了几年,去年的时候终于批了下来。八月的时候动工,今年四月份终于完工。新的图纸,双拱,水泥石头的桥。全程我都在看着,看着它一点一点的成型。
桥,重生了,甚至比以前,更加的雄伟。但是它的残骸也深埋于泥土之中,不负往日的荣光。它不在是我记忆中的桥,淡淡的失落感萦绕心头。美好的记忆随着残骸,埋葬在泥土之中。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合理性的本质》,我相信桥的存在随着时代的不同也有其必须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就像人生,存在必然合理。
故乡的桥,带给我美好回忆,同时又赋予我新的记忆。当我年老的时候,也许会搬一把摇椅,抱着孙子讲述那些在这座桥上发生的事。从前啊,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骑在你姥爷的脖子上,说着北京方便面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