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海西说-旅行

VOL 19: 南诏隆舜王贪心,江山美人、暮鼓晨钟,他全要。

2018-05-16  本文已影响6人  b127e80eadf8

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

这里是“大理海西说”,今晚十点,海西为你讲述大理的那些风花雪月。

不小心看了篇咪蒙老师的文章,她“求仁得仁”,直把人看得血脉喷张,忘记逻辑。

不免有些气恼,文章写了,然后“事了拂衣去”,这德行真是洒脱,却让读文章的人三观混乱。

拿什么来拯救才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南诏隆舜王贪心,江山美人、暮鼓晨钟,他全要。 

“三观”这个词的后面,可以有什么谓语?专一?坚定?多变?想着想着,又开始混乱了。

别的大理人不会像我这样吧,因为他们都比我懂得“三世修得真佛身,今生方做大理人”。

大理与印度、西藏、四川早有交流,因此佛教传入得较早,大理人信佛的程度很高,佛寺林立,信仰虔诚。

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国时期,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老少,都手不释佛珠,因此大理国有“妙香佛国”之称,不同凡响的“皇家国寺”崇圣寺也被誉为“佛都”。 

众所周知,大理国曾有九位国王逊位为僧,他们为了信奉佛祖,不要江山不要皇位不要美人,在崇圣寺当住持。小说《天龙八部》里,段正明、段正淳以及段誉对佛的理解都是大师级的。

而南诏隆舜王,他可是既要江山、美人,更要信奉佛祖。

南诏第十二代王隆舜生于856年,死于897年,877年即位,在位二十年。

879年,南诏骚扰四川,当时唐朝国力已衰,西川节度使高骈奏请朝廷与南诏和亲。右谏议大夫柳韬、吏部侍郎崔澹认为:“远地蛮人叛逆无礼,只因僧人诱骗而来,竟然商议和亲,会遭后代所耻笑。高骈位居上将,竟提出荒谬的计谋,不可听从。”

此事就此搁置,不过朝廷还是派出使者徐云虔前往南诏了解情况。

徐云虔见到了少年即位的隆舜,这位南诏王喜欢穿着绛紫锦绣披风,喜好游猎逸乐,多数时候由左右大臣决策国事。

隆舜请徐云虔问候唐朝皇帝安好,并邀请徐云虔驰马射击。结束后,隆舜带徐云虔进入帐幕,由四个女子奏乐侍饮,夜深了才散去。

885年,隆舜派遣宰相赵隆眉、清平官杨奇鲲段义宗三人,朝见唐僖:[xī]宗,准备迎娶安化长公主。高骈献计说:“这三人是南诏的心腹,只要杀了他们,蛮人即可控制。”唐僖宗采纳了他的建议。赵隆眉等死后,南诏从此没有谋臣,国势日渐衰弱。

据说在这种情况下,隆舜仍然骄奢淫逸,对美女来者不拒,而且听信小人谗言,诛杀大臣。

897年,清平官郑买嗣派人在昆明杀害了南诏王隆舜。902年,郑买嗣起兵,又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建立大长和国,南诏灭亡。

由于隆舜生前有信佛的名声,他死后被画在昆明晋宁观音洞和巍山嵯耶庙,与众神并列。

在南诏至元代的画像中,隆舜几乎都没有穿着王服,而是赤裸上身,下着短裙,系大腰带,两腿一曲一跪。对于这个问题,国立新加坡大学的古正美教授在《南诏、大理的佛教建国信仰》一文中说:“《南诏图传》中所见的隆舜拜观音图像,他身后有两个侍者手提水瓶,周围人物的神色都很恭敬和肃穆,这是隆舜登转轮王位的水灌仪式图像。

隆舜是一位信佛甚笃的国王,他特别敬重大宝莲释迦文佛,和阿嵯耶观音。为了表达自己对观音菩萨的化身“阿嵯耶”的信仰,他把年号改作“嵯耶”,并用梵语“摩诃罗嵯 [cuó]”作为自己的称号。还造了不少“阿嵯耶”像置于小巷街道,让百姓居民来跪拜供养。被称为“云南福星”的“阿嵯耶”金观音像就藏在千寻塔中。

《南诏图传》记述了南诏祖先由于虔诚地信仰佛教而得到观音的点化建立南诏国的神话故事,比如通过观音的幻化显灵反映出佛教在洱海地区的传播发展的历史,以及“君权神授”的种种祥瑞:天兵天将乘云驾雾、仙女齐奏天乐、凤来仪、吉祥两树橙花怒放,等等。

南诏各位统治者都崇奉观音。可以说,南唐统一六诏。是借助了佛教的力量。

大理国的诸王依然沿用了南诏重用佛僧的传统。由于段思平的提倡,大理国王室对佛教的崇奉一代比一代虔诚。

他们如此普遍而深入地信仰佛教,其中也不乏一种政治智慧,即利用佛教宿命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通过宣扬“王权佛授”思想,来彰显其政权的合法性和统治的权威性。

有的史料强调隆舜既是国君,又是高僧,造观音像令他声名所及,无不臣服;有的史料记录他“昆仑国进美女,舜嬖bì之”“隆舜多内嬖(宠爱),常信谗以诛其下,淫虐日甚”。

我只好这样总结他:“贪心的南诏隆舜王,江山美人、暮鼓晨钟,他全要。”

他的结局好像有点耐人寻味哦?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我是海西,我在大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大理旅行、民俗、历史和情感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理海西说”。与文章同步的音频已在喜马拉雅、考拉、多听、网易等各大APP上传,欢迎您的收听,晚安,好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