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相关技能

怎样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2019-08-15  本文已影响1人  西贝王月就是我

身为一名生涯咨询师,最近经常能收到知乎推送给我的提问。10个问题有9个都问到这个问题——请告诉我如何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作为一个职场人,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类问题有困扰过你么?今天我不想讲方法论,只想通过一次对话来帮助你找到答案。

最近有一个大二的女生私信我,说自己是药学专业的,目前打算准备考研了,觉得考研能让自己以后的上升空间会大一些,但是自己不是很清楚应该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怎样的企业、去哪座城市发展,完全没有想法,让我“救救她”。

从这位来访的描述中,我看到了她的焦虑,但是在现阶段我们国家生涯教育尚不完善的大环境下像她这样能主动寻求帮助的人还是少数,能具备这种生涯规划的意识就已经很棒了,在这点上,我对她给予了肯定。

后面通过提问,我了解到了她所学的药学专业师哥师姐们本科毕业之后基本都去做了医药代表,也就是去做了药品销售人员。来访之前的计划是考研继续考入在现在所在的二线省会城市的名牌大学深造药学专业,但是自己觉得关于选择城市和学校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完全想好。来访从出生到读大学一直都在这座城市,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她说之前以为自己已经很坚定要一辈子在这里生活了,最近突然觉得上海也不错,想去大城市转转。

这时候我问来访为什么近期突然觉得上海也不错想去大城市转转,来访告诉我她想去见识一下大都市,而且听说上海人宠老婆。说到这里我们两个都笑了,来访补充说这个很次要了。

接着,我问她家人对于未来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她说她的妈妈还是希望她可以在这座城市发展,觉得女孩子出去闯不安全。

之后,我顺势问了一下来访现在是否已经有男朋友了,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如果有男朋友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来访的选择有影响,所以既然提到这一点,还是要确认一下。来访告诉我现在没有男朋友,这个问题尚不影响自己的选择。

后面继续回到关于专业的问题上,我问来访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什么,来访告诉我选专业的事情基本上是妈妈帮自己决定的,而且是妈妈改了自己的志愿。当初高考的人数比较尴尬,自己也没有特别想读的专业,后来妈妈听了其他的家长说药学这个专业比较适合就业,而且自己所在的高中有些学姐也选了这个专业。我问她这些高中学姐后来都从事了什么工作,来访说基本是进了医院或者搞研究。说到这里来访跟我说她自己其实既不想进医院也不想搞研究,她认为进医院就是在药房拿药,很无趣,搞研究也是如此。还没等我问,紧接着来访就说自己在学校从事了新媒体的一些工作,觉得还不错,自己往这个方向发展也可以。而且,她也有在学校广播台担任学生工作,取得了普通话证书,还有相关的很多证书。

说到这里,我很欣慰。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热爱的东西是掩饰不住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就表露出来了喜好。这个让我“救救她”的迷茫少女在谈到自己的兴趣时充满了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我们最原始的驱动力。说到这里,请你问一下自己,你的兴趣是什么呢?有没有那种跟别人一聊起来就能让你觉得被点亮、表述起来充满兴致甚至停不下来的事情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回到对话中来。

在兴趣这个点上,我对来访表达了称赞,并且告诉她看起来比起药学在这些领域上的兴趣似乎更强一些,而且在医院拿药或者搞研究对于她来说似乎并不感兴趣。她再次肯定了这一点,而且确定地表达了对于药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自己真的没有兴趣。

这时候,我对于来访适合做什么这件事上表达了我的观点。我认为来访如果想去做科研,在本专业上有所造诣,读研甚至读博是必要的。想要成为科研型的人才,需要通过研究生的学习经历来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实践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同时培养自己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但是如果兴趣点不在科研上,在本专业继续读研并不是一个最优选择。

我的观点让来访有些困惑,她觉得感觉不读研的话毕业之后没什么出路会被限制。你是不是也有跟来访同样的疑惑呢?在你既往的认知里,是不是觉得读研就比不读研更好找工作呢?

我的观点是——不一定。比如这位来访,她本身对于本专业和科研就没有任何兴趣,她在大二就已经有了这种强烈的感受。当然,凭借毅力和自己的认真刻苦还是可以顺利毕业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任务。但是为了拿到这个药学的硕士学位,自己至少要付出三年的时间,而且每天都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光是想想都很痛苦。如果要是实验过程不顺利,毕业论文完不成,发表论文影响因子不达标,可能要面临延期毕业或者毕不了业的危险,这么想想是不是更郁闷。

如果不在本专业读研这一条路上纠结,其实对于来访而言,可能性就有很多很多了,虽然现在可能还不能立刻聚焦在一条很明确的路径上。

听了我的话,来访若有所思,对于女孩来说时间宝贵这件事,她深表认同。

这时候我对来访说,我们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走什么路径去到达那个目标,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为目标努力,这样依旧比那些不喜欢、不擅长即便努力很多倍的人成长得还要快速。

这时候来访表示很认同,而且豁然开朗,像是突然打开了视野一样,认为喜欢这点非常重要。

我对来访说,世界很大,职业生涯路径也有很多,有时候并不是道路少,而是我们自己意识里的条条框框把自己给限制住了。她现在刚刚大二,比起大一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了解会更深刻了一些,同时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充分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

这时候还没等我说,来访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了她下一步的计划——多接触一些学长学姐,多询问一下他们。这时候我内心还是有点小喜悦的,看,我们那个让我“救救她”的迷茫少女已经开始抢答了。

我告诉她,对她而言,现在是很好的职业探索期,探索所付出的成本要比那些工作了很多年突然发现自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却又不知道自己做什么的人少很多。现在可以多看看身边特别让自己欣赏的学长学姐,多听听他们探索的经历和故事,给自己多一些启发。同时也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多去看看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多接触一些自己没接触过的事物,喜欢什么就去了解甚至是去尝试一下,如果依旧充满兴趣那就找这方面比较专业的人去做一下职业访谈,了解他们日常的工作状态,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心酸血泪史,再问问他们如果要从事这些专业的工作需要具备什么基本知识和能力。了解的越多,尝试的越多,慢慢就有了方向了。还有像知乎、B站这些平台都有关于职业方面的经验之谈,很多都是基于自己的经历,很走心也有干货,所以可以多接触一些自己感兴趣又同类型的方向,多角度去了解就更加全面了。还有最常见的就是招聘网站,去上面搜你感兴趣的工作,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都很明确,多找几个类似的,合并同类项也能得出一些结论,知识没有就去学,技能不够就去练。

最后,我们的迷茫少女似乎“拨云见日”,心情很明媚,没有待我询问就主动给这次谈话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并且明确了接下来自己的行动方案:

1、寻找自己喜欢甚至是擅长的事情。

2、接触这些领域的前辈,询问相关职业经历。

3、确定方向之后提升充实自己。

这时候来访提出自己可以尝试做个UP主,但是自己没有设备也没有技能。我看出了来访的担忧和不自信,所以鼓励她大胆尝试。没有设备没有技能不是阻碍前进的关键问题,关键是自己有没有兴趣、这件事能不能满足自己的价值需求、同时具不具备能力去实现它。但能力这个事情是这三者里最容易改变和提升的,只要具备兴趣和价值,能力完全可以靠学习和刻意练习来获得。然而我们行动不起来往往首先会聚焦在我会不会上,这就直接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我们每个人生下来什么都不会,所有的一切都是靠后天学习的。

听了我说的话,来访很开心。决定可以把UP主作为自己的一个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呈现出来。

我相信她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通过学习和练习可以做得很好。同时也提醒她作为学生,在探索职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不能荒废自己的学业,还是要以完成自己的本科学习任务为主。而且大学培养的是通识知识,培养的是通用技能,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写作、演讲、沟通表达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大学这四年的学习过程和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起来的。来访说自己经常参加演讲比赛,你看,她真的很优秀啊。

总结

这是个典型的职业定位问题。我们往往一直都在低头走路,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当选择权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候往往惊慌失措。不得不佩服我们这位大二学生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这个过程中作为咨询师,我没给什么具体的建议,只问了一些问题,提了一些观点,剩下的具体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基本上都是这位来访自己完成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问题解决专家,而咨询师往往只是帮你梳理,让你看清楚问题本来的样子。

千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去掩饰战略的懒惰。怎样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借助专业工具,其实就是我们这位来访给出的三条行动方案,用生涯理论来说就是“三点一线”——有什么(兴趣)、要什么(价值观)、凭什么(能力)。将这三点串成一条线,扣动扳机,就能正中靶心。

当然,如果不是还在读大学的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成本浪费在尝试探索上,也可以借助一些职业兴趣测评来帮助自己了解自己,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测试,甚至是通过盖洛普优势识别器测试自己的34项天赋优势,从各个维度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同时聚焦于一些自己喜欢且擅长的职业方向上;也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指导老师或者在行约见行家进行一对一咨询辅导;还可以学习一些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打开自己的认知与思路并实践。

方法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不去做,它永远只是个方法论,只有动起来,才能真正成为你职业探索道路上有效的行动指南。

还在为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这个问题迷茫吗?赶紧行动起来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