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何获得松弛感

2024-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江子恩

1.有办法,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而是指无论面对任务难题,都能拥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能知道该从哪里着手,不至于在一团乱麻中徒增焦虑。

2.善于利用框架之眼:将问题一个个拆解,一个个寻找解决方案。利用自己的认知提高对陌生问题的理解能力。

流程框架、职能框架、评估框架、结构框架。

可以做的:列思维导图,列出框架,梳理思路。

3.定位之眼:看清系统中的人、事、物。

认知的四只眼睛:本质之眼、因果之眼、框架之眼、定位之眼。

4.解决困难时保持松弛的第一层境界:需要先看困难先看看自己。

解决困难时保持松弛的第二层境界,就是不要先想怎么解决问题,要先想怎么解析问题。

困扰是眼前那些让我们痛苦焦虑或恐慌的世界和问题是需要我们左手去解决的真谛体困扰是一种感受是需要排解的痛苦情绪问题是需有障碍,但值得去解决的路径。

将困扰翻译成可解决可操作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自己:我想在这个状况下达成什么目的?

想要保持松弛,想要轻松无压力的完成工作,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成见或纠缠在困扰之中,而是让自己从一团乱麻中冷静下来放松下来,集中精力思考搞清楚自己当前面临的困扰,到底是什么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想要认清那些真正需要动手解决的实质性问题,并不能只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困扰不解决会有什么后果?第二这个困扰为什么会发生?

从图库中挖掘出解决问题的实质路径,先把可能造成困扰的成因一件件罗列出来。哪些成因是不容易去除的?

4.审视判断:审美、功利和价值。

5.“颅内彩排”:先在脑海中借助其中某个角色去“体验”一遍整个项目流程,同时描述出体验后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发现以前可能忽略的盲区需要继续完善,比如更加有效的解决痛点,更加精准地找到客户需求,从而达到客户预期要达到的效果之上,是客户体验到超出预期的快感。

6.真正会解决问题的人往往不会把问题当成问题,而是当成获取机会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先让自己停止内耗集中精力去梳理自己擅长解决问题的路径。继而根据路径一步步设计出详细的方案最终将工作做到极致。

7.打造协作共同体,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运营协作共同体:让对方被记得、被实现、被看见。

“共创共同体验”:大家一共同创造的形式来完成项目或解决问题,最终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每个成员对团队的联系和归属感都很强,而且都很放松,不会因为这件事没有给自己带来额外报酬或加分评价而纠结不满。

8.有时间:让事情跟着自己的节奏走。把自己作为标准和起点,再去做时间规划,会更容易地让事情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工作和生活才会更加顺畅,更加松弛。

9.“看见”自己的时间:第一部记录记录,每天都这个时间用在那些事物上,第二部统计练习时间一段时间后对时间耗费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自己每天用于开会汇报时间,调查研究,走访客户对项目都需要多少时间,最好是能够绘制成图表自己每个月底对之前的工作时间进行统计第三部分析对象工作效果,对各个阶段时间的耗费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每个阶段耗费时间的多少及因素。

10.掌控任务:要事优先。

以获得时间主导权为目标的排序方式,四象限排列法。

最佳交互为目标的排序方式,用另一种方法划分任务,记作品类任务中协作任务和协作任务,以提高项目效率为核心。

11.多频迭代工作法(三段式工作法)

第一段:以完成为目标,一气呵成。

第二段:晾一晾,切换大脑去做其他事。

第三段:修改、完善,形成终稿。

在任何时间都以一个完成态的方式来对待项目,即使你做得很粗糙也没关系,下一版会迭代、细化。

做事情,唯有结果才有意义。做了却没有结果,与没做没有区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