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该怎么做【572】

2022-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李且慢

学习习惯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家长们最想要的就是孩子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事与愿违,不知不觉中很多孩子却出现了学习方面的坏习惯,令家长们头疼不已。

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孩子行为上的问题,更是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绊脚石。它的存在,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更影响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1.杂乱无章

2.心不在焉

3.虎头蛇尾

4.朝三暮四

5.得过且过

6.抄袭作弊

7.知难而退

那么,在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孩子在家庭里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呢?家长又该如何指导呢?

1.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

这个习惯,对于每一个人,一生都显得尤为重要。可是有很多孩子不只是在小学,即使上了初中、高中,甚至到了大学也不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当我们意识到需要纠正时为时已晚,纠正起来很困难,可以说事倍功半。为此,家长们必须从孩子小学入学就开始训练。

如何训练呢?

首先,榜样示范,家长和孩子一起投入学习。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最好是爸爸或妈妈陪孩子学习,陪伴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并且自己要真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是最好的做法。

比如孩子在写作业,你就静静地在那看书,并且是真正进入到看书的情境里,甚至孩子写到中途玩起来了,你都没发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家长的这种状态一定会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孩子知道,这样就是进入学习状态。有些家长表面看书实则在监督孩子,孩子的感觉是最灵敏的,当他感觉到你没有真正学习,而是在看着他学习,他的心里是反感的,有时还会把精力放在研究对策上。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坐在旁边看着。

其次,正向陪伴,家长必须做集体良知所允许的事情。

有些家长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不想学习,也不想看书,这时也可以做别的事情,但必须做集体良知所允许的事情。也就是有正能量的事情。不符合集体良知的、负向的事情是不允许做的。

比如说孩子做作业,家长打麻将、上网玩游戏、玩手机、看电视……这都是集体良知所排斥的,不允许的,家长不能做。也许声音非常小,孩子心知肚明,他会感觉非常委屈。

那么,家长究竟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做晚饭,即便有声响,比如切菜的声音,但它不会影响孩子,因为他知道你是在给全家人做饭。再比如,可以收拾卫生……这些都是集体良知所允许的、支持的,都会使孩子心里舒服,不影响他的情绪。

如果孩子的行动力很差,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都爱磨蹭,家长、遍遍督促也不管用,那么家长还可以尝试如下方法:让孩子经常朗读誓词进行激励,当孩子坐在书桌前即将开始学习时,可以让孩子每天坚持朗读这样一段话:

我是一个快速行动的人:
我会快速地把书背完:
我会快速地把作业做完:
我会快速地把事做完:
我雷厉风行,我快速行动:
我是一个积极行动的人。
马上行动,快速行动!
接下来可以让孩子自我想象:放松,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个行动力非常强的人,正在快速做作业,快速读书,快速……

这样做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如果能每天坚持这样训练,孩子一定会有所改变。

2.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有些人可能会问,做作业还有什么习惯和程序吗?

第一步、通过问话让孩子写作业规范化

先是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通过问话,和孩子协商先做作业还是玩一会儿,如果先玩,接下来再问,是15分钟还是20分钟或者半小时,一定把时间牢牢控制在家长手中,不能让孩子无止境地玩,然后坚决按协议办事,不能妥协。如果孩子小,家长最好准备一个带有明显指针刻度的钟表,告诉孩子时间明确的指针位置。

第二步、学习四式

家长可以引领孩子按以下程序进行:

先和孩子确定做什么作业,比如做数学作业。

第一步,把数学方面的教科书、作业本、学习用具都摆好。

第二步,让孩子闭上眼睛深呼吸,反复三次,放空心思。

第三步,回归课堂。

家长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今天第几节课是数学课?老师穿的是什么衣服?什么发型?讲的是什么内容?留的是什么作业?然后慢慢睁开眼睛,眼前已经摆好数学作业本。

第四步,拿起笔开始做数学作业。

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按照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规律,当天老师教的,也就是8小时之内把画面过一遍电影,对孩子的记忆和理解是最有效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开始做作业时

首先确定时间。

做多少作业?多长时间能做完?家长有意让孩子体会多长时间能做多少作业,从而建立时间观念。

其次,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如果写作业过程中孩子遇到难题,要让孩子先放下,先做会做的,都做完后回头再独立认真思考不会做的。

可以回忆老师讲的例题,查资料,查工具书,也可以打电话求助同学等,就是不能家长给孩子讲,有的家长甚至直接告诉答案,更不应该,因为这样会出现两个弊端。

一是慢慢孩子会形成依赖,只要有不会的就找家长,这样眼前的题虽然会做但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随着年级逐渐升高,家长肯定力不能及,到那时孩子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就会害了孩子。

二是家长对题的做法和理解肯定会出现和老师教的不一致的地方,未必是最科学准确的,有时可能会把孩子引入误区。

所以孩子遇到难题时,不提倡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做法或答案,孩子独立思考后实在不会,家长可以点拨、提示或者让孩子问同学,同学之间的交流过程也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还能增进友谊。

最后,作业做完要自我检查。

必须先让孩子自己检查,而且养成会检查的好习惯。家长如果发现有错误可以指出范围,让孩子学会把错题收录在错题本上,定期拿出来看,尤其在考试前。

如果学校需要家长签字,家长千万别嫌麻烦,其实家长签字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过程,家庭教育也可以通过签字大做文章。

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孩子作业签字之前,一定先让孩子自己检查好,家长需要检查的只是孩子是否保质保量完成,态度是否认真,字迹是否工整等。

事实上做作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考试的过程。

第一是时间观念,有时间限制。

第二是先做会的,后做不会的。

第三是独立思考。

第四是自己检查,最后发现错误自己承担责任。

每天把家庭作业当成一次小考试,把真正的考试当成做作业,孩子就不会紧张。

【家教提示 】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耐心培养,要制订计划和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逐步稳定、逐步养成。

1.抓住关键

家长能否抓住与学习效率有关的习惯至关重要。比如前面我们谈到的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都和学习密切相关,而且这些习惯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2.确立目标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除上述习惯外,还有遵守计划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家长一定要和孩子明确应该养成哪些习惯,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分阶段逐一落实。

3.注意细节

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因为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而每一个习惯稳定后又难以更改,尤其学习习惯带来的影响更大,所以,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家长一定要把好关,一定要让孩子从细节处规范,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准确无误,再逐渐强化,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4.循序渐进

任何学习习惯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根据我们前面介绍的习惯形成规律,一定要耐心坚持,7天、21天、90天,按照每一阶段的身心规律及其特点,慢慢适应,形成自动化,最后形成稳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5.持之以恒

习惯养成过程中,贵在坚持,切记一曝十寒。其实孩子的习惯养成贵在家长的坚持。家长更不容易,不管是自己的态度、情绪、做法,还是督促、鼓励、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都要耐心坚持。

6.反思约束

人的行为既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需要自我的不断约束。无论是好习惯形成还是坏习惯克服,都容易出现反复,因此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一定要严于律己,加强自我约束,不断反思,及时调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