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
一个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樊相镇中心学校
刘卫东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选自部编本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编选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这些文章不仅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寄托了作者的无限情思。《湖心亭看雪》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文言文“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一体四面指引着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那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地把握作者“所言志,所载道”。
文章结尾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中的“痴”字,是作者借舟子之口,对自己最确切的评价,“痴”字是作者情意和思想的凝聚。“痴”字虽在结尾出现,但文章内容皆围绕“痴”字展开。开头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正是为表现作者遗世独立的异行做铺垫;中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两句,勾勒出不为世人常见的西湖绝景。此绝景非一般人所能见,亦非一般人所能欣赏。它绝在“与”字,绝在“痕”、“点”、“芥”、“粒”等字。“与”从宏观下手,营造一片混沌;“痕”、“点”、“芥”、“粒”等字为量词,本该省略,却突显出来,必定有其特殊之处。这四字从微观勾勒,抓住特点,仿佛中国画的写意,使用白描手法,将作者融入如画之景,这也就达到了作者的忘我之境,也正是作者异行的价值内涵,可以说是对“痴”最好的注解。欣赏山水时的忘我,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和谐统一是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这正是我们应当从中汲取的民族智慧。后文“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答非所问却不深究,暗含故国之思,由此可见作者痴心一片。
所以,本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就是“特定的时间节点”、“本该省略的量词”和“答非所问”,这几处蕴含了作者“人与自然精神上的和谐统一”和“从一而终”的情意与思想。
学情分析:
文章虽短,但画面内容丰富,层次感强,需要借助想象,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所蕴含的忘我之境、故国之思对学生来讲比较偏远陌生,需要借助资料以及教师的点拨。
教学目标:
依据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五个要领,(着力于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依原则处理文言文的字词;重视文言文的应用价值;适时适地使用翻译;强调诵读,意在玩味)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要以能够衡量的方式来实现,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及语法
2.反复诵读体味白描的写作手法
3.分享自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体味白描的写作手法
分享自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方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强调诵读,意在玩味。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反复阅读中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勤动笔墨,体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展示学习目标
二.师范读,生纠错。
三.疏通文意,重点检测。
四.默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张岱性格特点的字。
五.找异行,初悟痴心。
六.品绝景,再悟痴心。
七.议奇遇,三悟痴心。
八.结语。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以及展示学习目标。(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直奔主体内容;学习目标的实现——“积累”“诵读”“分享”——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看得见。)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湖心亭看雪》这一课。
首先,请看学习目标,一起读一下。
a.积累文言词汇及语法
b.反复诵读体味白描的写作手法
c.分享自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认识
二.师范读,生纠错。(实际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一并考察学生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且为后文主体内容做铺垫。)
下面,由我给大家朗读课文,请仔细听,我读后请你评一评。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èng)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máo)衣炉火,与舟子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kàng)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学生纠正。有3个字音,一句停顿(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为什么是“独”而不是“与舟子”,为什么是“与”而不是“、”。
朗读指导,齐读课文。
a.语速略慢
b.读准节奏
c.注意重读
三. 疏通文意,重点检测。
出示疏通文意方法,疏通文意,并检测。
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
自己解释重点字词句
重点字解释
一词多义(“是”的解释,可以提供资料,见PPT 1.代词,此 这2.认为正确,赞同3.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
重点句子翻译
三. 默读课文,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张岱性格特点的字,并解释(可参看PPT 1. 傻,无知:~人说梦。白~。2. 精神失常,疯癫:发~。~癫。3. 入迷,极度迷恋:~心。~情。)。
(“痴”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总领下面的主体内容。)
四. 找异行,初悟痴心
作者的痴心、痴情体现在哪里呢?请从第一段中找出原句。
为什么是特定的时间,“大雪三日、更定”。一般人无法理解,所以从张岱这个异于常人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孤独的人。
那么我们也就能理解作者是与舟子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却使用“独”字。
五. 品绝景,再悟痴心
孤独的张岱,到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找出文中写雪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男生试着读第一句,并谈一谈为什么男生读此句。比较“与”和“、”的不同效果,场面大气恢弘,并齐读。
女生试着读第二句,也谈一谈为什么女生读此句。观察细致,注意量词,(文言文经常省略量词,为什么此处未省略),这些量词使得景物只具轮廓,但把物的精气神表现了出来。这是白描,出示PPT。并齐读此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包括作者?
a张岱把自己融入自然,他寄情山水,达到忘我境界。可谓是“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b一个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六. 议奇遇,三悟痴心
孤独、忘我的张岱寒夜看雪,万万没有想到会碰到像自己一样痴的人,他们相遇,心情如何?哪些词重读,可以更好地表现他们的大喜。(更、此人) 齐读。
痴人遇痴人,他们同是孤独之人,旁边又有酒正沸腾,于是他们痛饮而别。
我们读一读写他们相遇相别的句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有没有什么问题?
问姓甚名谁,却答是金陵人,为什么?
看PPT相关资料,(张岱,明末清初人。出身仕宦世家,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崇祯五年,1632年。《陶庵梦忆》成书于明亡(1644年)之后。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南京,地名,江苏省会。明时称金陵,清时称江宁。)讨论并回答。
作者在怀念故国。
七. 结语(收拢思路,阅读推荐。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详细论述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看法。)
同学们,我们通过找异行、品绝景、议奇遇,可以体悟到张岱的痴心,他是一个孤独的人,是一个寄情山水而忘我的人,是一个怀念故国的人。
张岱,到底为什么要在大雪三日、更定后去看雪,他对西湖美景有怎样独特的解读,请参看作者的另一本书《西湖梦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