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土壤——数据

2019-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微乴问

朋友圈看到罗胖2015年的一个演讲,解释了他眼里的阿里和腾讯。阿里通过收集支付宝的数据,构建财务的大数据,饿了么构建用餐,滴滴构建出行数据,用收集的数据构建出一个网络世界。

微信则成为我们每个人的ID。2015年月活跃用户5.49亿,到2019年一季度,这个数字已经变成11.12亿。有美国来的专家来讲课,聊天间隙就发现对方也在使用wechat。罗胖说微信已经成为一个没有故事的存在,因为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身体的一部分。

看到两大巨头在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反观自身,大家都在说大数据,各种医疗的会议上都在谈,我们需要更多的 应用数据。罗胖在演讲中用到一个比喻我很喜欢,他说数据就是土壤。对,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是在现实世界之上构建另一个世界的话,那么毋庸置疑,数据就是这个世界的土壤。有了土壤才能长出作物,这个世界才有可能欣欣向荣。而将这个概念延伸,有意义的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和朋友聊天说起这个概念,他反问我:“那什么样的数据可以说是有意义的呢?”

“... ..."

才发现概念的东西其实是很空洞的,我们都说要提取有意义的数据,可什么样的数据才是有意义的呢?互联网巨头不知道什么数据是有意义的,所以他们什么都收集,最终总是能发现的。而作为个体,作为某一个机构,要如何才能发现有意义的数据,并开展我们的研究和工作呢?

三天前看来B站刚刚更新的《美国工厂》,在惊讶于导演组的大胆的同时,也不禁打了个寒战,这似乎说的是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摩擦,可仔细想想,这更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pk,是个体与庞大系统之间的匹配问题。

作为系统,一定是追求最节能最高效,那么个体除了去匹配系统之外,还能做什么呢?是否未来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业以及很多其他行业而言,只需要一个大脑,然后通过人工智能去匹配N+个手臂执行。那么个体的诉求如何满足?我不知道,现在也许没有人知道吧。

罗胖在演讲的最后说:”也许我们什么错都没有,只是太老了。”老得不愿意接受改变,老得无法很快的适应当下的变化,使用最新的科技为我们服务。前几天一次会议上听到一句话,“未来能力意味着岗位,价值趋近于价格。”我们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动物世界——弱肉强食。资历和经验没有办法成为我们的庇佑所,有能力就可以挑战首领,年老了就会被挑战。

还好的是,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因为数据和科技赋予我们除了体力以外的其他能力,“老”是趋势,但不是完全不可作为,当下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跟自己说,不要害怕改变,要拥抱改变,不要拒绝成长,要主动成长,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一起去看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