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简书共风流读书人间烟雨

綦江话读古诗词

2018-10-08  本文已影响30人  简映竹
綦江话读古诗词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綦江的朋友,请用家乡话念一遍,是不是很有亲切感?比普通话朗诵更能感觉诗歌的韵律之美?

绝,灭,雪,綦江话都念“入声”。这种“入声”,北方人是难以理解的,只有我们南方人才可意会。

我们綦江人,对于这种“入声”的发音,比其他地方尤为突出。綦江人,同意的请翘一翘嘴角,OK ?

记得读《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杵声,

唯闻女叹息……”

开篇这几句的“唧”、“织”、“息”,我们綦江话的“入声”念起来朗朗上口,别具一格。

再看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綦江话读古诗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画面悲壮——

西风壮烈,大雁鸣霜、晓月当空。马蹄令人心碎,军号沉郁低回。别说群山起伏难以逾越,我们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毛主席是湖南人(南方人),这首词都是“入声”押韵,我们用家乡话读,格外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綦江话读古诗词

再比如,苏东坡那首著名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是千古诗词豪放派的代表佳作,气势磅礴,久负盛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歌。可是真正用普通话读起来,并不怎么押韵,为什么呢?

苏东坡是四川人,他这首词每句末都是用“入声字”做韵脚的,我们用家乡话来朗读就对啦!请你试试看!

记得在校时候,语文老师教读这篇,要求必须用普通话背诵,班里同学多半都用綦江话蒙混过关的。

特别是有个性的男生,咬文嚼字不擅长,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不分,对老师的要求不屑一顾,反而更加大声地用綦江话朗诵。

家乡话读诗词本来好听呀,特别地嘎嘣脆!老师也只是摇头苦笑。

綦江话读古诗词

再读一首“精忠报国”的誓词:

岳飞之《满江红》——

“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每句末字,都是入声字,我们綦江话念起来:铿锵有力,情辞慷慨,至为明切!

唐代诗仙李白,青年时代从四川仗剑走天涯,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词,随便读两首(记得用我们綦江家乡话哦):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织”、“碧”、“立”、“急”,都是“入声字”,韵律整齐划一,思念之情怅然。

再读一首《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咽,月,别,节,绝,阙,也是“入声字”,一种凄凉婉转之美,忍不住心酸落泪。

普通话走向世界,值得我们全中国人民大力推广。

但是,热爱家乡的你,敬请勿忘乡音。

我们的家乡话,同样魅力无穷,一样动人心魄。

我们常说“家国天下”,一个爱国者,必定是挚爱父老家乡之人。

请为我们綦江话点赞!

请为我们千古流传、美丽动听的诗词点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