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当下
中午闺蜜几个吃饭,不知怎么就聊起了喝酒的事。对于我的酒量,大家纷纷表示,不敢苟同,还是少喝为妙!确实,酒量几乎为零的我,从工作开始这三十年来,只要喝酒,每每以失败告终。也有过几次不得不喝的惨痛经历,让自己痛下决心不就喝酒了。
可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拿我的老师来说,2012年时,我的老师说她要戒酒了。而且还在自己的博客里高调地宣布:我要戒酒了。从那以后,老师还真是很少喝酒了。
我非常理解她,酒量本不大的老师,因为人豪爽、用家乡话说“不顶央央”,在圈内口碑不错。这么一位豪爽之人,忽然公开宣称要戒酒了,自然引起大家的质疑,但是,老师说得好:“如果不珍惜自己的身体,让身体受伤了、生病了,让家人担心、害怕甚至为家人增加负担还算是负责任吗?肯定不是!对家人对家庭最大的责任是让自己有一个好身体!于是,决定戒酒。”
关于喝酒,曾有一位朋友给我上了生动地一课,他说,吸烟是个体行为,而喝酒是集体行为。比如,在酒桌上,即使你再不喝酒、理由再充分,也总会有热心人给你添上一杯,说摆着吧,不喝也摆着吧。一会儿,酒席开始了,就不是这样了,就开始劝酒了。什么,就喝一杯、喝一杯试试吧!没事的!或者,直接命令式地:今天你就喝这三杯!谁再让你喝,算我的我替你!假如,你说你从没喝过酒,那就更坏了,那劝酒词一定说得让你尝尝酒滋味,而且恐怕不是一杯两杯地尝,最终,大醉而归!但吸烟就不一样了,我们通常在酒桌上会见到东道主问:我们今天几个吸烟的呀?答,几个几个。于是,大方的便会让服务员据吸烟人数每人拿一盒,小气点的也会要两盒来放餐桌两头摆着供烟民自取。但我们从未见过任何一位东道主劝过大家吸烟——尤其是像劝酒那样。假如你说,你不吸烟,绝不会有人像劝酒那样劝你说:不会学着,吸吸看!今晚你就吸这三支!吸完了谁再让你吸我替你!
朋友说完,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可细一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没有酒量,嫁到婆家27年了,年年春节大家族聚会,也总想在大家面前一展豪情。为此,开头几年,我还试着今年练练白酒——结果一盅倒地;明年练练红酒——一茶碗儿完蛋;后年专攻各类啤酒,哎,你还别说,最数这个有进步——可每每三两杯啤酒下肚,还是找不着东西南北。就这样,每次,只要我被大家一鼓励,年夜饺子准包不成!如是这样,几番之后家人也罢、朋友也罢、熟悉的便不再勉强与我。
因为酒,我曾经哭过两回。第一回是刚参加工作不久,一起吃饭的大姐说隔壁桌有几位领导要我过去敬酒,年轻的我不敢失了礼数,欣然前往。可是去了之后,主陪说,你不能敬酒,我们已经喝了不少了,你得补上一杯。有道理,好,补上一杯。主陪又说,一杯是不行的,你得再补一杯。好,再补一杯。补到第三杯的时候,主陪还不满意,我的眼泪终于憋不住了,我哭着夺门而去,去他娘的,老子不敬了!第二回是2012年,熟悉的朋友一起去即墨吃饭,经不住大家的劝说,一激动,记不清了,好像是两杯红酒下肚,天旋地转、自知一会就会出丑,赶快趁发作前找辆车猫着。具体的过程也记不清了,反正朋友好像说我矫情?会装?总之,在回程的路上,朋友又说我装的时候,本就翻江倒海难受的我实在忍不住了,眼泪哗啦哗啦地像下雨一样流个不停。我哭是因为,我难过朋友的不理解。明明知道我没有酒量、劝我喝了超量,非但没有一点安慰,反而悻悻地说我会装。于是,我是越哭越难过、越难过越想哭,在抽抽噎噎中睡过去了。
唉,酒啊酒,与我来说,你真是一把伤我不见血的刀啊!我是怕了酒桌了。
其实,烟也罢、酒也罢,都离不开餐桌文化。我们很少见到外国朋友在酒席上劝烟劝酒,只有中国人,尤其是好客的北方人,认为酒是最能表达朋友感情的东西,所以频频举杯示意。我也常常听说,某人因为喝了多少酒而谈成了一笔大生意。可是,我不明白,非得用酒才能表达感情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如此好酒,结果又怎样?还不是一人对月独饮,和自己的影子邀明月一起举杯,那份孤独想来只有他自己明白吧?
一位朋友说我市的一位女领导不喝酒,说若真不喝酒的话,相比那些能喝酒的女干部,是会少了很多提拔的机会的。听了他的话,一起的朋友赞同的不少。与我这不喝酒的人来说,因不喝酒便少了提拔的机会,那就不提拔罢!否则,即使拼尽全力提拔了又怎样?还是会有人劝你,忘了当初谁提拔了你吗?还不快敬酒!那得醉多少回呀?罢了罢了,还是安在当下罢!当下的我,有家有爱、有房有车,不是幸福的小女人吗?再伴以一壶清茶、三两知己,这就够了。
(20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