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易经》的理象数竟然解开了中国近现代落后的原因

2018-10-13  本文已影响120人  行者乐

理是道理、原理、理论,象就是现象,是具化的“理”,“数”是对“象”的量化描述。“象”是定性的“理”,“数”是定量的“象”。

《易经》的理象数竟然解开了中国近现代落后的原因

一个具化的事物,同时包含理、象、数,可以说理、象、数就是一体的。如果将宇宙里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各类事物比作一个同心圆球,那么,球心就是终极的理,向外一层层扩展并具化、演化出来不同的象、数。所以宇宙终极的“理”只有一个,存在于所有的事物中。

与事物处于同一时空的观察者,其感知能力、观察事物的粒度,决定了探知事物的“理”的深度。观察者获取的信息越全面,方法越高明,就能探知离球心更近的“理”。

理象数模型

比如所有的手表都遵循同一个计时的“理”,包括对时间的定义、计时的规则和标准,由同一个“理”具体变化出电子表、机械表、石英表的形式和外形就是“象”,是对“理”的定性,而具体到一块表的表盘刻度、表的尺寸这些“数”就是对表的“象”的定量。

处于外层的“象”成为内层的“理”的“象”,同时又成为更外层的“象”的“理”。以电子表为例,或圆或方的表盘以数字显示,就是电子表的“象”,而内层的“理”就是不同于机械表芯的电子表芯,相对于表芯更深一层的“理”就是电路图,此时表芯成为电路图的“象”。

中国人善于归纳总结,由“象数”归纳出“理”,一层层逼近球心,再由“理”推测出“象数”。在逼近球心的进程中,中国人更重视“象”,以此作为切入点,归纳各种“象”而逼近球心,如“观天象而知人事”就是这类运用,在归纳的过程中总结出以《易经》为代表的各类优异的算法,可以说《易经》就是关于象数的算法。逼近球心后,认识的终极的“理”就隐藏在《易经》等经典的文字里。

《易经》的理象数竟然解开了中国近现代落后的原因

西方人在宏观上遵循同样的“理象数”探索路径,都是由表向里一层层推进,然后又由内向外,一层层指导运用。由外向内是由实向虚的过程,由内向外,就是由虚向实的过程。

《易经》的理象数竟然解开了中国近现代落后的原因

但西方人逼近球心的模式和方法与中国人不同,他们以“数”作为切入点,采用的是以实证为基础的定量推理,步步为营,逼近球心。

实际上,“象数”处于同一层,“象”是定性的、整体的,用的是感性思维;“数”是定量的、局部的,用的是理性思维。

为什么中国领先了几千年,却在近几百年落后了?

按照理象数模型,目前人类世界还处于初级阶段,人类日常活动还处于圆球模型的表层。

在“理象数”球形上,越是表层,具化的物质的成分越多,越需要定量地去认识,而此时西方人越有优势,历次工业革命就是建立在定量思维的基础上。同时,西方人生活在理性之中,物质的成分多于意识的成分,也就是西方人生活得过于物化,注重物质享受,各种原理原则规章制度都定量化描述,定量化各种条条框框。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感性思维决定了看事物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向,在一步步逼近球心的过程中,用多种形式记录了所发现的“理”。最典型的就是诗词歌赋和国画,里面的“意境”就是对所认识的“理”的描述,中国人的生活中充满了感性,中国人更注重精神享受。中国人早于西方人逼近球心,由先进的“理”去指导运用,也就领先了西方人几千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物化阶段,西方人的理性思维优势决定了他们的快速崛起,而中国人的感性思维导致近几百年的落后。

此时的中国人应定量化《易经》这类优异的算法,将“象”定量化,重视性思维,用定量思维去探究所处阶段的各类事物,只有这样中国人才能在人类发展的这个阶段赶上西方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