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的教练示范工作?
随着笑来老师课程的每天更新,我听课速度也需要抓紧跟上来,以目前的听课学习速度来看,已经有点跟不上笑来老师的讲课速度了。
学习笑来老师的课,并不是听一遍就能完全理解和吸收的,有时候需要反复多听几遍,还要时不时回过头来听,看似一节20分钟左右的课,但是消化起来,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目前,课程已经更新到第八节课了,今天重点复盘下第六节课:教练的示范工作。
关于教练的示范这点,我还是有很有感触的,因为之前做过跆拳道教练,所以,会经常在课堂上给学员们做示范动作。有时候,当做到某和难度动作时,学员会流露出震惊的表现,也会表现出对教练的崇拜,很多时候,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练也确实会故意在学员面前露一手,稳定军心,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于教练的示范工作,笑来老师首先强调的是:
教练的示范不能是表演,不能是炫技,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看仔细、想清楚、学明白。
这个示范动作是双向的,教练要知道示范的目的,学生也要知道教练示范的目的,当自己做了教练之后,从教练的视角看学员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小孩在教练示范的时候,会认真观察,会认真思考,而有些小孩,他们的身体就好像不听话一样,教练一动他就跟着动,生怕自己记不住。
事实上,教练的示范不可能只做一遍,有让他们观察思考的时候,也有让他们模仿的时候,然而,有些孩子就搞不清这个,我也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当年不会学习的傻样子,老师在上边讲,我在下边疯狂记,一副很认真的样子,结果是不过脑子,只过手,看似都记下了,其实啥也没学明白。
回到教练的示范,教练示范的焦点是how(如何做?),在示范的时候,要做到足够慢、足够细、足够多。
之前的课程里,笑来老师提到过,不管你是花重金学习高雅的钢琴,还是学习几乎免费的折纸,它们锻炼的都是同一个东西,那就是脑体协调能力。而脑体协调的本质,就是建立神经元的链接。
教练在足够慢、足够细、足够多的示范的时候,就是在把动作拆解到做够细,让学生看的足够清楚,通过重复示范,锻炼学生的眼睛精度。这个过程,就是在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轻度链接。
紧接着,就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作为教练,特别是为人父母的教练,难免会有这样的疑惑:
我总不能什么都会?什么都教吧?
其实,笑来老师之所以讲这门课,并不是要求家长什么都会?什么都教?这可能是很多人对教练一种误解,而是告诉大家教练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在第一课的时候,笑来老师就说到,孩子的教练必须有家长来做,因为这也是家长分内的事。
在示范这件事上,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个事实:
在孩子十五、六岁之前,父母的确有能力什么都能教。
这个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你要说高中的知识,大学的知识你不会,还能原谅。你要说,自己连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都不能理解,看不懂,不能教的话,除非你是奶奶辈,否则,真的说不过去。
其实,在笑来老师看来:
为人父母的教练,自始至终只需要教一样东西——专业精神。
关于“专业精神”究竟是什么?建议大家去课程里结合老师讲的整节课去体会,这个概念很抽象,课程里老师给的定义是这样的:
所谓的专业精神,就是不管自己当前的状况如何,都要求自己像真正的专家一样做事,一样想事。
这个有点类似于,当年《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讲的,一个人要先具备富人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才有可能成为富人,而不是先成为富人才具备富人的思维。
也就是说,哪怕我们现在不是专家,为人父母的教练也要像专家一样做事,一样思考,只有这样的言传身教,孩子才会被耳濡目染的影响,就像泰森的教练打不过泰森一样,但是依然可以用专家的角度教泰森。
在这里,笑来老师有提到了系统化认知,做是的时候要系统,要全面,要看得远,孩子学习的时候,可能看的比较短,但是为人父母的教练,要想专家一样去教,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的心态会发生重大转变,他会稳扎稳打,做事有耐心,暂时的挫败不会他心灰意冷,局部的成绩也不让他们骄傲等等。
在《自学是门手艺》里,笑来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要重视一切老生常谈。
按道理做事,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比如凡事提前做大量准备工作,不要用短跑的方式跑长跑,将军赶路不打小鬼……这些或许都是专业精神。
如果大家对这节课感兴趣,对为人父母的教练,从始至终只需要教一样东西“专业精神”感兴趣,强烈建议去学习原课,也期待能看到你的学习心得,以及不一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