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

藏在重庆磁器口小街深处的37号火锅馆

2017-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火锅老师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磁器口曾经作为码头忙碌繁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的景象仿佛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城的缩影,今天重建的古镇极力保留了这种风景,但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却慢慢开始偏离了重庆人心中原汁原味的重庆风情。

磁器口变了,又没有变。

它是游客了解重庆的一个入口,一张名片,许多重庆人提及磁器口却大多会感叹“人太多了,都变味儿了”,但同时还要加上一句:“要去就要等人少的时候去小街,那才有味道。”

游客聚集的“磁器口”,其实只是一条主街,虽也有重庆的爬坡上坎、美食、风情,但更像是全国连锁古镇重庆分店。而重庆人说的小街,是未经开发的,当地人生活的街道。

重庆生活当然少不了火锅,尤其小街这样集聚老重庆缩影的老街区,如果离家方圆300米没有火锅店,那一定是过了假的重庆生活。

沿着老街的石板路弯弯绕绕,略微昏暗的小巷里有飘在潮湿空气中的微微辣味和怀旧的民谣,跟着歌声往前走,石阶上是暖黄色的灯光和红火的霓虹招牌,简简单单写着“37号火锅馆”。

能找到这家在巴渝民居馆附近的店真是不容易,老板大概是有着重庆人骨子里的任性与胆识,在号称“火锅之城”的重庆,敢把店开在如此深巷,只用一块不显眼的招牌做指引;在喧闹的火锅店里放民谣,取一个简单随性的店名,几步之外的繁华热闹好像跟他们毫无关系。

这里简直就像是一家街坊邻里打牙祭、聊天的家庭小作坊,用了相邻两间平房,大开着门店,虽然是老房子,但收拾得整洁清爽,坐在靠外的位置,还能看到穿过小巷回家的居民。

生意尚好,食客来来往往,但没有排队等号,只是有人想吃火锅了,顺便就来了。

店里大概是老板一家人在忙活,有人来了,热情麻利地待客,还自带阿姨全程笑呵呵地讲解菜品,“那个菜要多烫一会,肉片烫只半分钟,煮久了要老”,时不时过来帮忙调火、看看菜有没有上齐、帮你下下菜……就像是来了老朋友,招待进家里吃一顿好吃的火锅,暖暖身子再告别。

锅是黄铜锅子木头柄,锅底颜色鲜亮,没有很多有名火锅店那种隔着很远都能闻到的香味,才端上来时显得有点平淡无奇,对不少舌头被辣味宠溺惯了的重庆人来说可能口味偏轻,但吃完之后身上不会有很重的火锅味,应该是没有添加其他东西,不算很惊艳,但绝对是地道的重庆火锅醇厚的味道,辣口不辣胃,吃完暖暖的。

大概是因为开在深巷里,常客都是附近居民,以及口口相传找来的游人,所以虽然菜品便宜,但分量都较小。

老妈嫩肉品,麻辣牛肉,广为香肠都是店里的特色;

鲜鸭肠跟毛肚都要烫得刚刚好就下肚,时间短了有腥味,长了又嚼咽不下,如果对自己烫火锅的技术没有自信,可以问问店里的人,老板和家人都很好聊天。

爬坡上坎,走街串巷,完全体会了山城的魅力,再坐在巷子里吃老火锅,四周是街坊邻里三两来往,店内是熟悉的乱皮才与家常事,混杂着民谣声声,山城的魅力像这锅火锅一样,才刚开始显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