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配画夏宫村读诗集唐诗宋词

《夏宫村读诗集》:读《唐诗三百首》 | 张九龄:《感遇》其一

2018-06-04  本文已影响1人  小who是谁

感遇

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随机查了十本2010年出版的《唐诗三百首》,其中有8本(1),排在第一首的,都是张九龄的《感遇》(二首)。这一点不能说明什么,不能说明这两首诗有多么重要。它顶多能说明现在的出书,是相似度极高(考虑到我这篇文章要发布在网络上传播,所以还是说得委婉一点)。我自己手头有五本《唐诗三百首》,注疏,新注,详析,全解,这些,出版年份最早的是中华书局1957年出的,喻守真编注。他这本书,排第一的是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另一本,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的,清章燮注疏,吴绍烈、周艺校点本,《感遇》诗则选了四首。铺垫了这么多,我其实只想说一件事情:有一年,和十亩间、卢公子、半天秀才等人,在漳浦县城的一个出租屋里,闲聊中提到《唐诗三百首》,卢公子脱口而出说,第一首,就是兰叶春葳蕤。当时我对他好佩服啊。

张九龄的《感遇》诗,一共有十二首(2)。感遇的意思,是“有感于心而寓于言,以摅其意也”(3)。有感于心,就是心里面有感慨。寓,是寄托。用语言文字来寄托内心的感慨。摅,这个字,念shū,发表,表示出来。王尧衢(4)说,是“感之于心”,心中有所感触,“遇之于目”,遭遇到了什么,“发于中而寄于言”,中,就是心中,胸中有不平之气,写一首诗来抒发。这么说就很清楚,张九龄写的这些感遇诗都是有寄托的。

银桂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首,兰叶春葳蕤。这里的“”,是菊科的兰还是兰科的兰,没有定论。大家都说是兰草,但是兰草是什么植物呢?古人没有科学规范,俗名叫“兰草”的,不知有多少。古典诗文里提到“兰”是很多的,它有香味,可佩带,常比喻君子,比喻高洁的情操等等,多是美好的寓意。至于它是哪一种植物,不能一概而论,不一定就是兰科植物的兰。这一点需要注意。金性尧说,是“泽兰”(5)。但是现在的《中国植物志》中,并没有泽兰这一种植物,而是一个属,菊科泽兰属Eupatorium L.。我忘了具体的出处了,古人那么喜欢兰花,比如屈原,屈原所提到的兰,多是这个泽兰属植物,具体种大概是林泽兰 Eupatorium lindleyanum 、多须公 Eupatorium chinense L. 、佩兰 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等等。这一类植物的花期多是秋天。所以,赵昌平说这里的兰是“春兰,属兰科”(6)。春兰的拉丁名Cymbidium goeringii,兰科兰属。但这也是一家之言。兰科植物不知凡几,张九龄不一定就具体说是这一种。回过头来看这句诗,“兰叶春葳蕤”,葳蕤,音wēi ruí,草木长得很茂盛。这里说的是“叶”,是叶子,所以赵昌平以“泽兰秋花”为依据判断这里的兰当是兰科植物,其实也不可靠。张九龄说的只是叶(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前两句诗是互文)。“兰”这种植物,春天的时候叶子长得很茂盛。“桂华秋皎洁”,华,通“花”,桂花呢,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的花是皎洁,皎洁的意思是白,洁白,多形容月光。秋天的桂花就像月光那么皎洁,这句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桂花”,也可以多说一句:要是死板一点,开白色花如同月光的桂花,当是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Latifolius',木犀科木犀属植物。另有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花黄色;丹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花橘红色。这三个(不是独立的种)也不叫桂花,叫木犀Osmanthus fragrans。桂花是通称,俗名我们叫习惯了。类似的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荷花、莲花、菡萏、芙蓉、芙蕖等等这些,它的学名是莲Nelumbo nucifera,就一个字,莲。这两句诗我多讲这么多,我是在想,古人相对缺乏科学规范的意识,而现在的文人、作家们,还缺博物的知识。往往他们一下笔就是人生大哲理思想大境界。“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欣欣,就是欣欣向荣,陶渊明《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意思是说,草木长得那么茂盛,泉水缓缓在流。生意,是生机,有生命力的。春之兰秋之桂,一片生机盎然,这种自然生长的生命状态真是美好啊。自尔为佳节,自尔,自然。佳节,美好的。强调的是兰和桂的自生自荣,不受外物拘束,时节一到它们就焕发出生命力。

林泽兰 图 PPBC 李光敏 佩兰 图 PPBC 李光敏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谁知,是岂料。岂料还有这么一个隐居的人,林栖者,就是生活在山林里的人。闻风,不是闻到了风的气息。风是风格、风骨。这位隐居的人因为,坐,是因为的意思,他因为喜爱兰桂的这种自然的、美好的风格,而心生欢喜。这里说是“相悦”,是拟人化的,不止隐居者喜爱兰桂,兰桂也爱慕隐居者的风骨,他们是两情相悦。金性尧解释说,“悦,指由爱赏而采摘”(7),所以,他将结尾两句理解成,兰桂希望这个隐居者不要来采摘。这样理解怕是有误。结尾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是谁说的呢?兰桂说的?应该不是。兰桂与隐居者是彼此相悦。那是隐居者说的吗?隐居者说,兰桂自有他们的本性,他们应时而生,顺时而落,不需要谁来采摘。这是自比。他和兰桂是一样的,有自己的人格操守,不求外人来打搅。这样解说是一种,我个人倾向于这么解释。另有一种,就是金性尧先生所解释的,这位隐居者因喜爱兰桂而来采摘,但是兰桂人家不需要他来采摘。那么,最后一句中的“美人”,就是解释为君子,品德美好的人,这里就指隐居者。但是美人另有一意,也是在古典诗文中可见的,如屈原《楚辞•九章·抽思》:“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意思是说,我把菲薄的衷情织成了歌辞,想呈现给你呀,我所敬爱(8)。这里的美人,指的就是君王,楚怀王。屈原遭贬仍念念不忘忠君,就借诗表露自己的高尚情操。张九龄也是。张九龄写这组诗的时候,是他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期。他在朝受排挤,受猜忌,他就用诗来抒发心中感慨,来表心迹。这是很早就有的托物言志的写法。春兰秋桂的高洁,是人的高洁;自生自荣顺时而芳,也是他的秉性。这就是感遇诗的本质。

注释:

(1)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0、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0、崔钟雷主编. 哈尔滨出版社, 2010、顾青编注.中华书局, 2010、袁堂欣,谢志强主编. 华艺出版社, 2010、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0、《书立方》编委会编. 重庆出版社, 2010、《国学四库》编委会编.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2)(唐)张九龄著. 张九龄集校注 (上册). 北京:中华书局, 2008.11,P171

(3)(清)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 唐诗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1959.09,P1

(4)(清)王尧衢注;单小青,詹福瑞点校. 唐诗合解笺注.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

(5)(7)金性尧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 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6,P2

(6)赵昌平编著.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07,P1

(8)姜亮夫等撰写. 先秦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12,P826

20180410-2018041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