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应该怎么填报|当年走过的坑!
近日,各省市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又到了考生填报志愿选学校的时候,有考生的家庭都在忙忙碌碌的为孩子填报志搜集着相关有用的信息,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无论分数高低,都在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校而努力。
如果把填报志愿要考虑的因素要按照城市、学校和专业归类的话,那么选择高校,填报志愿的考虑排序应该是城市>大学>专业。
对于那些高考分数足够高的学生,首选毫无疑问应该是北大和清华。
就综合水平而言,中国最好的大学有C9(九校联盟)的说法,即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南京大学、西安交大、中科大、哈工大。这些学校之间,北大和清华是第一梯队,接下来的三所,即复旦、上海交大和浙大无论是在师资、经费还是科研成果上和清华北大都是断崖式的差距。而后面的四所和前面的五所,又是断崖式的差距。
只有在最好的大学里面,才有最好的老师、最充足的设施、更多的和世界大师接触的机会以及更好的海外交换学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最强的同学圈子,甚至找到好伴侣的机会更大。
“奶茶妹妹”(章天泽女士)要不是因为上了清华,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曝光的机会,也很难有机会到巴娜德女校(Barnard College,在哥伦比亚大学旁边)去做交换生,很可能就不会和刘强东先生有什么交集。
如果你不能进入这些好大学,或者不能进入它们的好专业,那么给你最重要的意见就是,优先去挑选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
首先,中国一线的城市,也就是北上广深,和最好的大学所在的地区还是有些重合的。要尽量选择北京、上海及周边(即南京和杭州二市),以及广州一流的大学,这些地方的机会要比中国其他地方多很多。
除了南京和杭州外,还可以考虑的城市是武汉、成都、西安和哈尔滨这四座城市。在中国一些大型的企业只到上述城市中去进行校招,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以及外企Google、微软、高盛等投行,麦肯锡和普华永道等咨询公司。不是因为什么偏见,而是这样的选择对企业来讲是招聘的成本相对较低的办法。
也就是说,从其他城市毕业的学生,及时你再优秀,学的专业再好,直接进入这些公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除此之外,也应该尽量选GDP靠前的沿海省份和相应的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为将来着想的话,经济体量越大的城市,企业越集中,机会也越多,找工作面试都更方便点。
在选择地区之后,选择学校比专业更重要。比本科教育更重要的是通才教育,研究生教育是专才教育。那些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不仅能让学生们学到自己本专业的那几门课,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的综合资源也更多。即使是学习外语类这样非常专的领域专业,北大或者复旦的英语系和其他外语系,也比外国语大学要合适。
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大公司还是按照大学的名气分配它招手员工的比例,因为没有更好的衡量不同大学毕业生的水平方法。
因此,如果分数不够,与其去挤所谓的热门专业,还不如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排名靠后一点的专业。
比如北京很多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会比北大历史系这样的系录取分数还要高一点,但是世界各大投行和咨询公司宁可招一个北大历史系的学生,到了公司之后再培养,也不愿意招其他相对差一些的大学的热门专业学生。因为在他们看来,大家在本科学的那点专业知识,反正也排不上什么用场。
我自己是2014年的的高考考生,人生的前十七年都是呆在湖北省内的某县城,没有太多的机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高考完后的分数不是特别理想,在家人的学校志愿选择下,填报了海南一所普通的大学,选择的是当年最火热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想着背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政策优势,能够抓住机会有所突破。
几年下来,自己也是有几点心得体会,首先是感受到圈子的强大局限,海南远离内陆发达省份,就经济体量不大,科技人才极度贫乏,没有很多的名师大家活动,相比于内陆一二线城市来讲,缺少了很多机会,海南岛民生活氛围太悠闲,如果说度假旅游确实是不二之选,但是要是当积极奋斗的城市,还是欠缺太多。
再是就学校而言,大师和大楼的水准还是和国内顶尖高校差距太大,教育资源稀缺、同学水平千差万别,俞洪敏讲过:“你上好大学,就是为了要和优秀的人同行。”
自从意识到这些局限之后,也是尽量的去改变,首先是改变身边圈子的局限,尽多的去和一流的高校、老师和学生去接触,参加他们的活动,和和同专业上社会领域上最出色的企业导师建立学习关系,保持自己和优秀大脑的同步沟通学习。
探索学习除专业之外更多的知识,拓展兴趣范围,跳出学校圈子,积极参加全国领域的比赛活动,让自己在通才教育上能够更完善一点,弥补自己在大学教育中的差距。
同时会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前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内蒙古等城市学习,到大城市后,整个人的见识和视野就完全不一样,是一种大城市环境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从海南出发前往内地一线城市学习,每次都是选择火车出行,一坐就是三十几个小时的硬座,长旅途的往返,既让自己习惯了长途奔波,也培养了自己的独立独行的能力,一路上和形形色色的人沟通交际,为人处世,也在不断学习积累。
一所离家远一点的学校,跳出舒适区,让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判断处理,并肩负责任与后果。
究其根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现在的选择未必就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时代在变,想法也在变。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要保持一个与时代潮流紧密联系的头脑。
终身学习,向死而生。
填报志愿,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希望上述文字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