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碎碎念散文

写在年末前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7人  向北季节

12.24至30

12/24  平安夜读完一本好书

读完了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

一开始觉得有些许无聊,我还腹诽着这个作家只适合写体系较小的故事,写小说还是显得过于平淡。可是看到快结尾时,以主人公的外婆视角,去简单描述之前的所有故事情节时,我竟忍不住一直流泪。

他的文笔真的很淡,连描写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在很小的格局里,小到能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可正是这些细节,让整个文章读上去那么朴实。年轻的时候,华丽的东西很能吸引我的注意力,那些缠绵的、辗转反侧的爱情也让我留恋和心碎,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到最后真正能打动我的,反倒是隐藏在字里行间,不易被人发现的亲情与人性。越是细腻与朴实,越是能赚取人们的眼泪。真正的悲伤肯定不是大力地渲染与自我陶醉,而是将那些真正美好的东西破坏给人看,以此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真的是一个运气很差的人,勉强也只能算是一个老实人吧,他的那些努力,在我看来有一部分只是为了逃避现实而已。结局有些仓促,或者只是因为作者把走出悲伤的这个过程,描写得过于慎重,以至于看到结尾时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命运有时候很奇妙,大力地伸张和骤然地紧缩都会同时发生,险象环生的画面也已不再新鲜。书中留下一幅闹腾的夏天画面,回首现实惊觉已是慕雪天。

12/25  Merry Christmas

气温突然骤降,伴随着下雨,被细雨寒风挟持的圣诞,湿哒哒黏糊糊的。

对于洋节我本身没有太大的感觉,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我比较喜欢中国的节日。很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大部分节日,都是用食物来留住人们的记忆。比如端午节吃粽子咸鸭蛋,元宵是汤圆,冬至也有吃汤圆或饺子,七夕要吃麻巧,新年就更加不用说,有满满的年夜饭,甚至连清明节都要吃青团。我父母对于过节的仪式感,就是在当天准备好要吃的东西,久而久之,在我的潜意识中,只有和亲人在一起才叫过节。

午饭后喝中药的时候被苦到了,当时整个人抖了好几下,然后想到了一句话:“人在苦的时候,只会想要一颗糖。但若不够苦的时候,就会开始贪心地想要指定糖的口味了。”

12/27  又是出差

在去杭州地高铁上,看着天空一点点地有了一丝光亮,数着路过的电线不小心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彻底亮了,但不是晴天,没有看上去很暖的太阳,云层很厚重地铺在上面挪动,像散不掉地心事一般。

杭州的冬天依旧那么冷,因为时间还早所以我们坐公交车去目的地。经过大大小小的街道,既陌生又熟悉,在心中默默计算着有多久没来过这里了。仔细想一想,其实离开也才一年多,但伤人的记忆总是藏着掖着,大脑被欺瞒得太久,以至于总是觉得过了好多好多年。这座城市带给我的回忆并不太友善,这里,孤单太多,贫穷三两,眼泪五钱,和着寒冷熬上一锅,便化了这座城市的风风雨雨。

曾经以为再也不会来的地方,几经辗转,如今又站在了它的面前。它没有太多的变化,春去冬来,像一个时光的守护者,漠然地注视着我们这群人,在时光的缝隙里进进出出。我也曾在缝隙里被夹住脚,以为从此自困于此樊笼,谁又能想得到,借着故乡的光才得以苟且偷生地活了一把,不至于流浪一宿,客死他乡。

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太多时间让我去胡思乱想,忙碌的工作让一天的行程都排得很紧凑,既没有去看母校,也没能和朋友约上饭。回去的时候确实有遗憾,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就像在高铁上充电总是充得很快,大人的世界里总是很匆忙。

回程的路上很累,和同事梳理完一天的工作内容,才有闲暇喘口气。去的时候天还没亮,回来的时候夜都深了,突然觉得那些不堪重负的,让人惴惴不安的回忆就此放下,从此,它便只是成为了一座城。

12/29  今年的最后一天班

看到了一个很好朋友的婚纱照,很美。虽然也当过不少人的伴娘,但是即将作为她的伴娘,我还是有很多感慨,毕竟她算是我朋友中第一个结婚的。高中的时候其实和她一点都不热络,毕业后两个人才渐渐有了联系,到现在倒是成了挺要好的朋友。

我有很多朋友都是这样而来,潘潘也是如此,狗哥也差不多,虽然我觉得和狗哥的缘分更像是基于她沉迷吃鸡开始。我这人看上去和谁都很亲近,但其实和谁都不太亲近,我特别热爱自由讨厌被羁绊,又渴望被爱和参与感,挺矛盾的。

即将放假,心情大概有八十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