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每天写1000字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46人  遇见张小溪
革命先烈

今天下午党校安排去革命纪念馆和革命会议旧址参观。上午还阳光普照的天,下午不但天阴沉了下来,还嗖嗖刮起了寒风。

我们一行一百多人分成前后两路坐四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我们是后路,先去了革命纪念馆。党校提前给我们安排了讲解员。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下了车,我的第一感觉是庄严肃穆,松柏长青。纪念馆坐落在一个山坳里,很是清幽。虽然地方不大,但是规划的井井有条,工作人员更是将这里打扫的一尘不染。

我们跟随讲解员到了厅内,迎面而来就是战士们冲锋的号角,冲刺杀敌的雕塑画。站在这幅雕塑画前,我想象着当年战士们的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冲锋陷阵,杀敌卫国。多么慷慨激昂,又多么悲壮!

展厅共分两个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鲁南五大娘”。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质孩子为部队筹粮的周大娘,为了不让抗日战士挨饿,将自己三岁的女儿小兰质给人家,换回20斤谷子给八路军战士充饥。部队领导发现后,立即发动战士凑钱将小兰赎回。

百岁红嫂王大娘,向八路军提供情报,又发动人民群众为部队烙煎饼、磨米面、救伤员,带领200多名妇女跳到河里架桥,被称为“铺路的先锋,架桥的英雄。”

刚毅坚强的黄大娘,怀抱幼女成立妇救会,做地下交通及秘密情报工作,抬担架、救护伤员、送慰问品到前线,还送自己的两个女儿参加革命工作。

优秀妇女干部傅大娘,发动妇女缝军衣、制军鞋,带头参加抗日组织。把自己攒的鸡蛋、养的肥猪都送给解放军战士吃。在日伪“扫荡”中,冒着枪林弹雨救出三名干部。

拥军参战的郑大娘,担任村民兵队长,组织民兵学军事,搞训练,埋地雷,打伏击。把女儿坐月子用的小米、面粉、鸡蛋、红糖都送给了伤员,还把15岁的儿子送到了部队。

一路参观,一路感慨,一路缅怀,一路悲壮!

这世上有哪个爹娘不疼自己的儿女?不为儿女着想?但是在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年代,鲁南五大娘们心中装的只有战士,只有家园,只有祖国。

她们肯定想的念的是:

没有祖国,哪来家园?

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没有千千万万的子弟兵浴血奋战,哪有以后子孙们的幸福生活?

鲁南五大娘是千千万万个红色娘子军的缩影,革命战争的胜利是千万大好男儿和千万巾帼共同协作的成果。

你们,是最可歌可敬可佩的人!

前些日子,网络流传一些“精日”穿日本军装在革命遗址或博物馆等地拍照的事情和“洁洁良”事件,我不禁想问,这些人是怎么了!

该把他们放到革命纪念馆去让他们做讲解员,不断地讲述革命前辈的故事,让他们把革命先辈的故事永生永世印在心里!

出了展厅,我们站成六路纵队,讲解员把我们带到展厅后面,我这才看清原来这是一片墓地。

天愈发地阴沉了,寒风中似有呜咽。讲解员说,这一片墓地安葬着一百一十位战斗牺牲的英雄,但是能记下名字的只有两位。让我们为英雄们三鞠躬。

我们静静站在那里,听从讲解员的指挥:“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所有人都默默无语,感受心里那份沉重。我们今天和平的幸福生活,是千万英烈牺牲换来的。没有他们,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们。

待我们下山离开时,天色已晚。山不说话,水也静默,只有长青的松柏随风摇动着树枝,似在送我们离开。

愿所有英雄安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