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背后的故事3】孙果艳:神仙搭档,“天仙配”。
还是黄梅戏。晓霞院长邀请我在歌舞晚会单独来段黄梅戏时,我的内心是温暖的,但本意却是拒绝的。原因是我已经参加了明霞联盟的团体吟诵,也参加了严严发起的《方言串串烧》,重复的事情意义就不大了。但是她居然抛出“跟我学黄梅、一起搭档唱”的黄金诱饵,这谁招架得住?看过晓霞院长的书《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才知道晓霞院长也是有“黄梅”情结的人。这么一个湘妹子、从资深音乐教师角色里抽离出来的文质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竟然要配合我一起唱黄梅!看来,黄梅戏要出圈了。
晓霞院长谦虚地说她只会《天仙配》,但其它不太难的也可以学。我怕她压根就挤不出时间学,就定了《天仙配》选段。其实我也不是特专业,靠的单纯是“安庆人人会唱黄梅戏”的地域自信。我跟晓霞院长说:“我的任务是传播乡音,您的专长是传播音乐带来的快乐、温暖,只要达成这个就可以了。”然后商量谁来唱男生。我知道反串不易,但是我印象中的晓霞院长形象很伟岸的。如果以我这个小小个子去唱董永,然后人家大高个在我旁边小鸟依人——想想还是有点违和的。所以我就直接表达了我的顾虑。结果,晓霞院长自爆身高——居然没到1米6!不过,她还是要比我“伟岸”。大男主,非她莫属。
她果真忙得没时间。我们到正式上台表演前10分钟,才趁着她主持空歇时,抓了个时间对了下词。可以。上台!
我终究是低估了这个湘妹子!不仅唱得好!眼神动作都到位!关键是我们好像配合得还不错。所以台下很多掌声,是送给晓霞院长、献给黄梅戏、也献给我们这对“半路闪婚夫妻”的。
老爸之前一直嫌弃我唱戏如歌。这次他看了我们的视频后,夸我勇气可嘉,虽然台风很嫩、不比院长,“织布”动作整成了“纺布”,但是第一次登上这么大舞台没有排练就直接上台已经很不错了。是吧,我也觉得!
【后续】
歌舞晚会后,光华伙伴们邀明霞人一起聚餐夜宵。请了张文质老师、刀哥、晓霞院长、蓝叔等人。刀哥看见我,亲切地喊我“织女”。哇!刀哥记住我了,还知道“织女”,好感动!因为刀哥赋予了“织女”新的意义,所以当我意识到应该是“七仙女”时,我也不愿意去提醒更改了。就这样做刀哥眼中的“织女”,挺好!刀哥的旁边就是夏昆老师! 好激动! 这个首届“中国诗词大会”擂主、著作十余部、弹唱特棒的大才子就坐在我旁边......的旁边!
夏老师接着刀哥的“织女”话题,调侃说:“你喊晓霞跟你唱天仙配,还不如喊我。”
我忙说:“是真的吗?那我下次可真就邀请您了啊!”
刀哥说:“别等下次啊,现在就可以啊!” (让我怎么感激刀哥才好!)
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斗胆唱起来了,夏老师真就配合着唱起了董永。唱着唱着,陆续更多人当起了董永。我唱一句,大家打着拍子群接一句!直到20多人群体合作完成了这场《天仙配》。在遥远的广州大亚湾,这样的一个深夜,黄梅之音响彻他乡。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场域啊!
✨是啊,教育行走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场域啊!从默不做声、到担任预热分享场的主持、分享嘉宾、点评人,到节目参与者、诗经吟诵人、乡音传播者......重要的已不是我所呈现的是否足够完美,而是——我听见了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