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鼎食——青铜器(六)乐器
说到青铜乐器,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了,可以说是青铜乐器的典型代表~
钟
钟一般可分为甬钟和钮钟,是流行于西周和春秋战国的打击乐器,上有一柄可供悬挂,下为扁突体形似合瓦,钟身中心位置和鼓侧一般均可发出声音,且为两个不同的音,当然也有少量钟只能发一个音如西周的四虎钟。而编钟则是将可以演奏出不同音的钟组合成一套进行演奏的乐器,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呈现出一种数量增多的趋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编钟为三枚一组,而到了东周时期,曾侯乙编钟共有六十四枚,它分三层悬挂于钟架上,是非常难得的一组完整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的难得还体现在它音域宽广,有五个半八度,在出土之后经过音乐家的研究,使其重新奏响了古典雅乐。在1978年,1984年和1997年,在盛大的活动和庆典上三次奏乐,让千年之后的人们同样感受到它的魅力。因为其音调的完整性,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乐器和音乐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镈(音帛)
镈的外形与钟十分的类似,与钮钟基本相同。《说文》中解释:镈,大钟,淳于之属,所以应钟磬也。镈形如大钟,根据郑玄对《仪礼》的注,其功用是指挥乐队的节奏性乐器。作为单个的打击乐器,在贵族祭祀或宴飨奏乐时,与编钟、编磬等一同使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陕西宝鸡陈仓区发现的秦公镈与秦公钟一同出土,其上的铭文简要记述 了秦国先祖的功绩,可能在祭祀时使用。
秦公镈(春秋)铙与钲
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青铜打击乐器,流行于商代晚期至周初。它形态上比铃大一些,口部是凹弧形,与钟不同,铙的口朝上,底部为中空圆管状的柄,柄或手持或中插木段。文献中的记载大多指明铙是一种军乐器,而从殷墟墓葬出土的情况来看,学者们推测铙应该不单单用于军旅,可能是与其他乐器配合的节奏性打击乐器。殷墟妇好墓出土过五柄成组的铙推测为当时宫廷使用的乐器。
兽面纹铙钲外形似铙,比铙更大,一样是口向上。流行时期和地区有限,一般认为年代多是商代晚期。
铎
看到铎每次最先想到的都是郑振铎先生的大名。《说文》解释:铎,大铃也。考古发现或传世器物中自铭为铎的并不多,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铃
铃在二里头文化中就已经发现过一个单翼铃,虽然很小,器壁薄,但是可以说明早在夏代就已经有铜铃出现。考古发现的铜铃可以分很多种,如车上的銮铃、祭祀用的执铃,狗佩戴的小铃铛等。
銮铃一般归为车马器的类别,一般为一个镂空球状的物体内置一小石球(或类似物),安装在马车上,当马车行走时会发出声音,警示周围人避让。祭祀的用的执铃很是少见,山西石楼出土一件,商代晚期器物,学者推测可能是宗教祭祀的铃。
銮铃錞于
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东汉时期,《国语》中说錞于是军阵乐器但是结合其他的一些资料,錞于应该也用于宗庙祭祀时的宴乐。大多发现于南方,山东。陕西有个别发现。
錞于鼓
皮鼓、木鼓较为多见,商周时期青铜鼓发现有两例,均是商代晚期器物。
主要的乐器就是这些啦~还有一些车马器、杂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