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掉形式主义的新装
真这么邪乎形式主义有套装?真的,不但有,而且还是新装呢!
数天前,好友向笔者吐槽说他们单位折腾人,连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组长,也要开展亲属和身边人廉政监督,而更为奇葩的是,居然还要社区出具廉政监督证明。可是,他和社区从未打过交道,并且社区根本不知道他姓字名谁,更妄论了解他廉洁自律情况。要社区给他出具廉政证明,那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找骂的,结果硬生生给他闹了个大红脸——社区根本不同意盖章,还斥责他无理取闹。
社区不盖章理由充分,因为社区干部连他都不认识,更无交往,而出具证明岂不是信口雌黄明显造假。可是,笔者这位好友也很悲催,因为这是他们单位强制要求做到的规定动作。如果没有社区的廉政证明,他这个小人物就过不了廉政考核关。好友成了炭火上的小黄鱼——被烤(考)得吱吱作响,只好求爷爷拜奶奶,甚至递上一包好烟,才求得盖章证明。被逼无奈送出一包好烟,无形中又助涨了不正之风。
这种通过创新家属和身边人监督的方式,其实质内容并无太多新意,其实就是以前的干部表现外调的翻版,不曾想却蜕变成了廉政监督作弊的“外挂”,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首先,跟组织者片面追求形式感有关。所谓的形式感来自于从众心理,各个单位都在开展亲属和周边人监督工作,于是人云亦云跟风干,也不管实际情况,更不管实际效果怎样;只为了追求有这个形式,或者数量上的完成。
其次,跟组织过程缺乏核查有关。组织者把这项工作作为“半拉子工程”,只有部署,没有抽查复核;只有发号施令,却没有俯身深入实际。对于社区干部不了解居民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不打探、不剖析,仅作蜻蜓点水——让工作浮于表面,成了过眼云烟。
再次,跟组织目标设计太低有关。对于廉政监督这么重要的工作,组织者对监督的目标设立标准很低,仅要求形式上完成,至于完成质量,给被考核者能否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甚至治病救人的目的一概不顾。所以,设计目标太低,从而导致造假、敷衍成了必然。
形式主义由来已久,现在以新面孔出现,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新办法加以应对,才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同时,精兵简政删繁去冗减少无用功,真正为每个人增强廉政防控能力筑牢防范堤坝。(老阳开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