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
读《我们的眼睛盯着什么?》有感
本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心目中,一个具有较好语文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揣测世人对表现在内外的素养得出这样回答:一笔好字,能说会道,读书等身,爱写善写,思情诗意。当下学校里,学生的语文考试分数,基本等同于一个学生语文素养(能力)。但是,问题是用语文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更是极其简单与浅陋的。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优劣与语文分数的高低是不能等同的。人们所推测的语文素养是远远不能通过一张语文试卷能考出来的。因此,得出结论,语文分数不是不要,但不是唯分数,而是要尽量地减少语文教学中的无效劳动,眼睛盯着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努力提高分数的含金量,更要关注分数考不出来的语文素养。
深思细想,我处在县城里一所有声望的初中,入学门槛高,升学率也相当高。我们升学率不就是分数高的事实吗?分数高怎么来的,其他科目没有发言权,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最清楚——学生老师就围绕着一本教科书学习,然后大量练习语文题,基训及单元卷,一份报纸,再加一份单元卷。课本推荐的名著阅读是必读书目,但是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仅仅要求学生寒暑假在家里自我阅读,来到学校结合试题强化记忆名著考题。我们就是盯着分数,大量训练。九年级学生站起来不能通顺流利把自己的思想表述出来,一首古诗不能想象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他们思维重点在怎么问如何答的上,根本没有连贯思维训练,更不会用连贯清晰语言表达。学生语文素养没能提升,原因在于教师思想没有转变,或思想转变了,在分数为标准录取升学的现实中根本不敢放手盯着学生语文素养,担心失败影响学校名声,耽误学生前程,遭到学生家长谩骂。
语文教育改革很多年,确实应该真正落实到课堂。现在中小学“双减”政策实施一个学期,我认为如果盯着学生语文素养的进行语文教学,结合试卷试题类型做重点训练,成绩定不会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