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独立,越不会依附
文/孟小苒
对于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有的人的选择是缩在角落里逃避,有的人则选择一蹶不振或者抱怨终身,而我的选择是去咀嚼并且领悟它,这正是我写下二十几万心情的意义。
敲下一些心情,留下一些痕迹,并不是喜欢把悲伤扩散化、外缘化,也不是为了寻求同情和安慰从而暴露自己疲惫不堪、软弱无能的一面,我觉得更多的是为了自我宣泄,然后在宣泄后的适宜时间里去咀嚼和思考,最后能找到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思考到的东西,它和自虐无关,也和抱怨无关。
接受某些事情,尔后去领悟它,总有一天你会欣然全盘接受那些你从前以为过不去的。痛苦是一个过程,你在痛苦中记下一些苦涩,过了一定时段回过头来看看,你会摇摇头笑笑那时的你有多滑稽,所谓的一定时段,或许是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或是更久……但是结果都一样,总有一天时间会让你不痛不痒。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理论之一:
人有死亡本能。
这种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求杀的欲望。当受到外界的挫折刺激时,个体往往会退回自我,死亡本能和生存本能相角逐,死亡本能占了明显上风,形成了自杀倾向。
但是,自杀倾向不限于自杀模式,还有自我惩罚,自我谴责,自我放弃等等,当外界呈现了强烈的痛苦刺激,个体通常会以这种自虐方式补偿情感、缓解痛楚。
有人熬不过去那道令人窒息的坎,始终不知道痛苦的根源何在,也不清楚该怎样去填补伤口,在潜意识里把自己放弃了,最后上演了又一代人的悲剧。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世,除了死亡本能,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技能,那便是:
求生的本能!
无论是在70年代,80年代,还是90年代,有人死,也有人求生,感情在任何年代都是永恒的话题,倘若用生存的本能来诠释感情,那或许就是这样的:
我见到你是愉快的,你见到我也是愉快的,那就能形成共同愉快;我见到你是愉快的,你见到我是痛苦的,那就该一刀两断,分别和生存其实就是 在一定时间段停下来 换人。
写心情的时候,我不会抱怨世界的不公,也不会仇恨谁的错。我只是在有情感之时宣泄,在宣泄之后咀嚼,咀嚼之后领悟,领悟之后成长。
在成长之中,我明白得更多是独立、不依附!有时侯我会觉得有些人很反感和好笑,她们谈恋爱的时候显摆撒娇技能、依附技能,或者每天在耳边唠叨和对象浑浑噩噩的一天,二十岁出头非要给你灌输女人一定要找男人过日子念头,当然,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能面无表情,因为我没有兴趣去听一些不符合三观的垃圾,频繁更换对象的年代,我闻到的是腐败味,那并不是爱情里该有的模样。
我一直有个习惯,我从来不真心诚意的祝福正在谈恋爱的情侣,我一向衷心祝福的是那种拍了婚纱照定了结婚日期,然后再秀恩爱撒够粮的那一类人。对于恋爱期晒照片的我不点赞也不多加评论,除了那种女的男朋友越来越有钱,男的女朋友越来越丑的人,因为选择祝福这一类人,一祝福一个准!
我没有真正地仇恨过谁,从不曾想过以仇恨折磨自己,讽刺对方。
无论是谁,在一定时段后见面还是会寒暄,在一定时段后我也会换人,不过前提是,一定时段后,因为我知道,我的求生本能远远超过了自身的求死本能,只要到了那个适宜的时间,总会有流露出一个结果。
那结果也许是,一无所有 ,无所畏惧。
那结果也许是,一片荒芜,云淡风轻。
到那时,我一定已经强大到能够独当一面;我一定已经升华到纵使汹涌澎湃,也能表现得心如止水;我一定已经独立到只要站足一席之地,便可自立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