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生涯【有文你就投】新精英校友专投想法

只会感叹差距并没有什么用

2016-07-11  本文已影响55人  时光的时光
差距是改变的开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谈论的话题渐渐从满足物质需求,转移到探索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从前三五好友聚会,聊得最多的就是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衣服,哪里可以吃到物美价廉的美食,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交流和探讨提升生活品质和生命意义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他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是个人学习成长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分享交流渐渐成为都市生活的新宠。

越来越多的“圈内人”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奋斗目标而聚集到一起,形成规模不一各具特色的读书会、观影会、跑团、健身团等社群。

交流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尤其在他人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到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追求进步的人,眼光自然会朝向更高、更远的地方,也更容易看到前人走过的道路,跟随他人成长的脚步,迈向成功的希望之地。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每当看到站在“舞台中心”的分享者,讲述他们传奇的经历,分享专业知识、奇技绝学和超凡的精神品质时,会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叹,“这才叫生活”。

相比自己的“平淡无奇”,自叹不如,在这时,看到了与他人的差距,而在发现差距存在的那一刻起,有些人仅仅是感叹,而有些人却因看到了差距带来的成长空间。

找到差距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身边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很多人在赞赏之余还夹杂着丝丝羡慕,“那个XX,我很佩服他每天……”,“我以前的同学/同事/朋友XX,本来是……样的,如今变成……样”。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艰辛、困苦、挥洒汗水的身影,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大多数人仅仅是明白了道理本身,却没有思考如何弥补与他人的差距。

在他人身上,有没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能不能结合自身情况,更好地提升和完善自我。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差距不是指“成果”的差距,而是指“执行”的差距。

以写作为例,有些人写得一手好文章,一出手就是10W+,而这10W+是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写作换来的,相信没有哪个人一出生就可以写出鸿篇巨著。

而作为初学者,你和这类牛人的差距不在于能否写出10W+的文章,而在于能否日复一日地坚持,如果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然只有羡慕的份。

学习、分享和交流,不只是让你看到差距,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你缩小差距,或者至少保持保持相对的差距,而不至于落后太多。

看到差距还要迈开脚步
为什么有些人只看到差距,却没有迈开脚步往前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认清“差距”背后的真实含义。如果把“差距”这个词更换成“成长空间”就更容易理解了,事实上,你与分享者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自己的“成长空间”。

试想一下,你站在河岸边,河的对岸有座美丽的城堡,嫩油油的草地和五颜六色盛开的鲜花,风景十分优美,要想抵达对岸,就必须乘船渡河。你对美丽的城堡早已心生向往,也看到了停泊在岸边的渡船,但你只是在脑海里臆想着身处城堡后的种种美景,却不愿意迈开脚步走上渡船,这不就是常说的空想吗。

在榜样的带动下,其实很容发现成长空间,大多数人也会在彼时彼地,在激情高涨的时候,信心满满地制定各种提升计划。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开始降低,慢慢地松懈下来,尤其是发现“光环”背后那些不那么好玩、枯燥无味的学习和重复练习时,几乎放弃了曾经设下的目标,到头来还是老样子。晚上想想千条路,白天起床走老路。

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人还时常以“忙碌”、“没时间”、“事情多”、“环境不理想”等借口掩饰自己的懒惰。

当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别人在图书馆,当你在街上闲逛时,别人在参加社会实践,当你在熬夜看片时,别人在运动场上锻炼身体。差距从来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点一滴逐渐被拉开的。

所以,看到差距,更应该学会利用差距,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尽管有时候努力并不一定取得成功,但不努力肯定没办法成功。

朝着目标开始努力

在找差距方面,与自己相似度越高的人,效果越明显。

当我们欣赏大咖、牛人的演说时,他们的经历并非一般普通人能够体验,由于与自己的社交圈和生活结构差距过大,有种渴望而不可及的感觉,缺乏可操作性。

而身边的伙伴,他们成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环境、技术、资金、人脉的等因素,与自己的相似度较高,自然能够提升自信,也看到了实现的可能。

当然,在制定成长提升方案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并非全盘接收。任何人的经验,都会受其生活环境和特质因素的影响,再经过个人认知加工后,生产出来的经验产品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海鲜营养很丰富,但有些人吃了会过敏,符合现实条件的,才是最适合的。

有时候,或者说大多数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超强自制力的人毕竟属少数。我们之所以要融入不同的“圈子”,为的就是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你松懈时提醒你,督促成长。

如果你已决心改变,可以把成长计划公布给身边的伙伴,邀请他们成为你的见证人和监督者,相信一群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强。


交流能够让你看到差距,借鉴可以帮助你制定成长方案,而实践才是有效提升的关键。计划可以不完美,环境可以不完善,但是实践一刻也不能停止,而且需要长期坚持。再完美的图纸,没有一个螺丝钉一个螺丝钉地拧,也造不出航空母舰。

(原创文章,欢迎点赞分享,如需转载请简信联系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