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路虽迢迢远兮,终必复振

2016-11-09  本文已影响91人  偏科末等生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而终必复振!

譬诸冬季之树木,虽已凋零,而本根未死,阳春气暖,萌芽日长,及至盛夏,枝叶扶疏,亭亭车盖,又可庇荫百十人矣。”

一代大师陈寅恪在军阀混战、日寇压境、民生凋敝的年代,尚且有如此热烈坚定的中华复兴自信,又何况今天毅力崛起的中国!

陈寅恪

正如陈先生谈到王国维之死时评价的那样,“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承受之苦痛亦愈甚”,在追寻真理和史实的过程中,并不总是在文明的光芒之下温暖前行,在很多时候,我们也要承受来自野蛮甚至黑暗的压力,在无限的慨叹、遗憾和悲观中,要保存自己,保存对文明的向往和信心,有时候就是需要笃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自信。

王国维和《人间词话》

如果说,大清帝国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夜郎自大把中国带向了屈辱的近代,那么如今,一些人的过度悲观和戏谑则是另一个极端:

他们宁愿相信“农耕文化的懦弱性”,也不承认汉去匈奴、明征北元的那份荣耀;相信“古中国无科学”,也不承认红衣大炮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那份自豪;相信“汉人奴性根深蒂固”,也不承认“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的那份尊严;相信中国自古出汉奸,也不承认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将士们的英雄壮举;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也不承认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等等。

明代红衣大炮

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的共识。

十路虽迢迢远兮,终必复振

大国前行,从来不易。笃行之志,从来不移。今天的中国用取得的伟大成就延续着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不论历史的真相细节究竟是什么样,在我们已经到达的这个历史时刻,中国已经走在了复兴的大道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