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笔记132/365】《生涯咨询与辅导》P47-70霍兰德的
【拆书笔记132/365】《生涯咨询与辅导》P47-70霍兰德的类型论
霍兰德类型论是“特质因素论”(trait-and-factor)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
特质因素论就是研究个人心理特质与职业因素相匹配的理论,早期美国的职业选择理论一直受到它的影响,这个理论有几个基本的假设:第一,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反映在兴趣能力需要价值和人格特质上,第二,每一个职业和工作也有其独特性,反映在工作项目,所需能力,所提供的报酬等方面,第三,个人与职业的独特性都能够透过评估工具测量出来,第四,如果个人的特质和职业的特质是吻合的,双方都会感到满意的。
早期生涯咨询中使用测验,大致遵循固定几个步骤,用科莱兹的话说,“三次面谈,一团迷雾”。第一次晤谈,按照惯例先搜集当时的背景资料,分析需要决定实施哪一种测验,然后在下次晤谈之前,完成实测;第二次就是解释测验,要让对方知道一些心理测量方面的概念,教他考虑自己内在各种差异、特质;第三次则是根据测验结果,指导对方做适当的生涯选择,也会提供一些职业数据,建议对方进一步探索工作的世界。
但是这样做有一个缺憾,那就是,测验归测验,工作世界归工作世界,两者之间缺乏一些直接的联系。
而霍兰德理论的发展,就是源于他本人对当时测验使用的疑惑,并从中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发展出理论,所谓“科学的态度就是质疑”,在这里完全体现。1995年美国心理学会颁发杰出贡献奖给霍兰德的时候,颂词中这样提到:“霍兰德的生涯理论提供了一个智性的工具,同整了我们对职业意图、职业兴趣、人格与工作史的知识,他在职业心理学的杰出贡献,使得职业心理学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那么霍兰德的类型论主要目的是什么呢?简言之,它就是在于找出实用又简便的方法,帮人们在选择工作、更换工作、得到工作上的满足感。这个理论的基本原则有六点:第一,选择一种职业,是一种人格的表现;第二,既然职业选择是人格的呈现,那么职业兴趣测验就是一种人格测验;第三,职业的刻板化形象,是可靠的,而且有重要的心里与社会的意义;第四,从事相同职业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和个人发展史;第五,由于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他们对于各种情境与问题的反应方式也大体相似,并且因此塑造出特有的人际环境。第六,个人的职业满意程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性。比如一个大S型的人,却在一个科研所工作(I型),很可能他就很难受,他也许倾向于外向,是在与人沟通和交往中获得能量,而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头做研究”的人。那么他的职业稳定性就不好保证,职业成就和职业满意度就更别提了。
以上几个原则,说明了霍兰德的理论不是单行道,因为职业和个人是可以互相改变,互相影响的,同时,这个理论又是结构的类型的,这个理论将浩瀚如海的个人与职业的资料分成六个大类:
实际型(Realistic type)
这一类人喜爱具体明确、需要动手操作的工作环境,他们通常情绪稳定,忍耐力强,给人印象是诚实谦和,节俭,脚踏实地。喜欢用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表达,重视现在胜于重视未来,对于机械操作,修理仪器等需要技术、体力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太喜欢与人接触的活动。
特征关键词:重视物质、顺从、温和、实际、自然、坦白、害羞、谦虚、有恒心、诚实、稳定、节俭。
可能职业:机器修理工、电子器材维护人员、汽车驾驶员、建筑师等等。
研究型(Investigative type)
这类人擅长运用心智去观察、分析、推理,喜欢与符号、概念、文字抽象思考有关的活动。在工作上,表现出优异的科学能力,能提出新的想法和策略。喜欢从事理化、生物、医药、程序设计等需要动脑的研究工作,较不喜欢领导、竞争等需要企业能力的工作。
特征关键词:重视方法、分析、独立、温和、谨慎、智慧、精细、好奇、批判、内向、理性、保守。
可能职业: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医师、数学家、生物学家等。
艺术型(Artistic)
艺术型的人喜欢自由自在、富有创意的工作环境。乐于独立思考、创作,不喜欢受人支配。
特征关键词:崇尚理想、不从众、有创意、复杂、无条理、富幻想、善表达、直觉、情绪化、不实际、独立、冲动。
可能职业:艺术家、音乐家、自由文字工作者,这些人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创作,没有上下班时间的束缚,来去自如。
社会型(Social type)
社会型的人喜欢从事与人接触的活动。他们个性温暖、友善,乐于助人,容易与人相处。在团体中乐于与人合作,有责任感,喜欢和大家一起完成工作,不爱竞争。他们关心人胜于关心与物接触,喜欢从事教师、辅导、护理、宗教等帮助他人的工作,较不喜欢从事需要技术、体力等机械操作方面的工作。
特征关键词:令人信服、社会化、助人、敏锐、善解人意、能同理、宽宏、合作、有责任心、仁慈、友善、温暖。
可能职业:各级学校的教师、婚姻咨询师、咨询心理学家、牧师、精神科医师等。
企业型(Enterprising type)
企业型的人喜爱冒险、竞争,通常精力充沛、生活紧凑、个性积极、有冲劲,在工作上表现出强烈的野心,希望拥有权力,成为领导者。喜欢销售、管理、法律、政治方面的工作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做科学研究。
特征关键词:精力充沛、冒险、武断、外向、善于表达、野心、冲动、自信、引人注意、乐观、社交、热情。
可能职业:经常管理与鼓舞其他人,力图达成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工作场所中充满了权力、金融或经济的议题,甚至为了绩效,会冒点风险。例如:企业经营、保险业务、政治活动、证券市场、公关部门、营销部门、房地产销售。
传统型(Conventional type)
传统型的人个性保守谨慎,注意细节,有责任感。做事按部就班,精打细算,清清楚楚。喜欢安定,奉公守法,不喜欢改变、创新和冒险。
特征关键词:缺乏弹性、守本分、顺从、抑制、缺乏想象力、有良知、节俭、保守、有条理、谨慎、有恒心、有责任感。
可能职业:大多数传统型的工作包括办公室的基本工作,比如档案管理、数据记录、进度管控,此外还有人事和行政方面,包括秘书处、人事部门、会计部门、总务部门等。
衍生假设:
1、一致性:指的是每一个人第一个类型与第二个类型之间的心理上一致的程度。如果分数最高的这两个类型,在六角形上相距的位置相邻,距离最近,表示心理上相似的程度最高,反之,如果距离最远,表示心理上相似的程度最低。例如,一个人是SE打头的,它们在六边形中是相邻,表示一致性程度很高,内在兴趣范围的同质性也高,而事实上,S和E型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和人打交道。那么,如果一个人是A(艺术)和C(传统)型的,是否说明一致性低,表示内在的兴趣有冲突呢?心理学家荣格给出了解释:相对应的类型不是截然不同的,这要看一个人对此的使用量。举例来说,一个人的性格特性是偏内倾型的,因为职场要求、环境需求等等,他不得不展现较多的外倾型,尽管他本身不是外倾类型,也不太擅长,但因为环境需求使之成为强势的、显性的、较常使用的,变成了功能性的,那么这样也是正常的。这种说法在霍兰德中同样适用,即使一个人第一类型是“实际型”的,他对“社会型”的事儿很感兴趣,也是并行不悖的,这说明此人日常中管用这两种兴趣类型。
因此,“霍兰德代码”中所呈现的知识前三个强势的类型,表示这三个类型较常被使用,但同时,其他三个并不是不重要甚至没有,知识较少被使用。从一致性角度来看,类型与类型之间无冲突可言,只是人们在使用这些兴趣的程度上有强弱势之别而已。
2、分化性:
分化性是指内在六种兴趣强度差别的程度,分化性越高,表示有的兴趣组型特别突出,反之,六种兴趣的类型之间差别不大。分化高的例子有,兴趣发展较为稳定的成年人;分化低的例子有,一切还在探索中的青少年。分化低的人有两种情形要特别注意:一种是六个类型分数都很高,显示出这个人对什么都感兴趣,同时也很可能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不够聚焦,核心竞争力不足;第二种是六个类型普遍很低,表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问他喜欢的书崇拜的人喜欢做的事,都一问三不知或者无所谓的样子,这样人的在生涯发展中可能会面临不知道做什么的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视野内可选择的太少,很多事情没兴趣去看去尝试,也就不会了解,更加谈不上选择和热爱了。
3、适配性:
是指个人类型与环境特性配合适当与否,这是霍兰德衍生假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C(传统)型的人如果在A(艺术)型的工作环境中,没有一定的规则,工作和时间过于自由,他心中可能会缺乏安全感,比如让一个会计去演出,他也许会不适应的。所以,根据霍兰德的假设,适配性的高低可以预测个人的职业满意程度、职业稳定性以及职业成就。
4、统整性:包括个人统整性与环境统整性两类。个人统整性是指个人在生涯目标、兴趣及能力各方面的清晰度与稳定度;环境统整性是指某一类的环境或职业是否有清楚的目标、任务与报酬系统。
理论的应用
个人类型的测评工具
有两种方法可以得知一个人在六个生涯类型上的强度:质化的方法和量化的方法。
前一种可以透过各种方式,去搜集经验中显著的类型;后一种是指透过客观的心理测验,测量、验证霍兰德的六个类型。昨天和一位资深的人力总监聊天,她提到自己从前识人都是通过经验,观察这个人的生活、工作状态、兴趣来调整适合每个人的岗位,自从学习了生涯规划和霍兰德,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后,就可以使用一些量化的方法了。
环境类型的分类系统—科系或职业的霍兰德代码(略)
生涯咨询上的应用
关于适配性的诊断在生涯的困扰问题中,个人与职业之间适配的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 所谓职业,不仅是一个人的安身之处(making of a living),更是立命之所(making of a life),而适配的问题,常常在立命的层次最为严重。想要解决这一类的焦虑,首先必须了解生涯现象底层的两种生命情态,其次,借助霍兰德,让当事人有所察觉,从而产生实质变化。
(一)生涯现象底层的两种生命情态
1、自我实现vs.自我意象实现
每一个人,每一株植物,每一只动物都有一个天生使命,那就是完成如其所是的自己。人的“每一个行为都表现了原本性、创造性,在其中,没有因循,没有妥协,没有受禁止的动机,他只是如其所是的行动着。”“当人能够以自身原本的面目去生活的时候,生命自身的完成就是一种至深的乐趣。”然而这种境界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那么容易达到。因为当他们走向社会步入职场,分不清楚“他们是谁”与“他们想是谁”,前者是“自我”,真是的自我,后者是“自我意象”,是别人眼中的虚幻的我。
2、“人之所有”的情态vs.“人之所是”的情态
在“人之所有”(having)中,“我有一份工作”,表示我用我拥有的工作来定义“我”这个主体。主体不是“我自己”而是“我拥有的职业”,在这层意义上职业等同于一份财产,会容易让人带着面具,无法做真正的自己。“自我意象”就是把诸多外在事物价值观加到了自己身上,即使那并不是真实的自我。而这种生存情态的原因大多数是社会、文化大环境造成的,比如曾经流行的一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音乐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而现在再来看,这些话明显就out了。
“人之所是”(being)中,“我自己”就是活动的主体,是不必带着面具的,是真正的自我,活泼又自在,自信满满。
(二)自我察觉:人境适配程度的诊断依据
生涯咨询师最大的挑战就是诊断出“人之所有”和“人之所是”这两种生命情态目前的真实状态,因为这两者总是以假当真,难以分辨。比如一个人,原本是喜欢艺术的,但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了很多年年会计,以致于后来自己也分不清楚究竟喜欢什么,误以为会计是自己的最爱。我们常说“follow your heart”,但是蒙在心中那层迷雾其实是最难真正fade away的。
1、兴趣图与工作世界图的结合
早期职业心理学的发展,一直有将职业依其某种特性,呈现在平面图上的构想。普立德格发现在霍兰德这个六角形的兴趣结构下,潜藏着一个双极维度:一个维度为“事务处理”与“心智思考”,一个维度为“与物接触”与“与人接触”。
第二个图是改良后的六角形。
【拆书笔记132/365】《生涯咨询与辅导》P47-70霍兰德的类型论2、“人之所有”和“人之所是”的情态之图像化。
当某个经验呈现某种表征时,比如A和C最高,只有回到曾经发生过的经验世界才能显现出它的意义,区别“所有”和“所是”,也就是说邀约当事人回到曾经发生鬼的经验世界去,看看哪些原始经验是快乐的,哪些是不快乐的。
主要的三个活动有:生涯憧憬、我最愉快的经验、生涯度假计划。这些活动都是“不设防”的,也就是所让对方抛开干扰,下意识低选择,找寻最原始的内心真正的热爱。这一瞬间禅师称为“开悟”,完形状=大师称为顿悟。
霍兰德的类型理论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它将个人特质和适合这种特质的工作很好地联结起来,提供给个人的是兴趣相近且内容互有关联的一群职业,而不仅仅是冒险建议个人去选择一种职业或工作。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生涯中,充分地实现自我价值,不仅仅安身,更要能够立命,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