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孩子要有现实依据》

2023-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涓涓细流_7589

董伟娟坚持分享2223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267(2023.10.8星期日)

    如何养成正确的克服自卑的方式?它和早期教养有关。岸见一郎的书里有个观点:批评和表扬都有可能造成错误的超越自卑的方式。特别是表扬。

      我们一个人超越自卑最恰当的方式应该是建立一种自恋感,并一直维持。如果无法超越自卑,会形成自卑情结。维持自恋感会一直保持一种向外的、指向社会的动力;而自卑情结也会有一种动力,但它的动力是指向精神补偿的,或者说是指向幻想的。

      自恋感是怎么得到的?一定是在行动中得到的。在创造性行动里边德到了一种反馈,他就会不停地产生动力。

      自卑情结是怎么开的?它是由评价得到的。一是过强的挫折,一是外部的评价。

      这就扯到教养问题,包括在学校里边一个老师如何激励学生,原理也在这儿。

      老师激励学生,一定得有个行为依据,老师在行为基础上给予确定的积极的肯定,这个肯定里边并不带有太强的个人情感色彩。想想,别人要夸你,你最喜欢哪种夸?比如说“你是一个性格很好的人。”就很让人崩溃。

    自卑情结来自于1.过强的挫折,即困难过大无法克服。2.外部评价。这有两种:一是好的评价,即夸赞。它会导致行为和评价之间的落差。所以,你要无惧评价,坚持自己的行动。行为没有达到评价的程度,反而诱发了自卑情结。行为和评价中间的落差就是自卑情结的量。所以,不合实际的夸,夸得越高,落差越大。尽量别滥用夸奖!再说“骂”,它的核心意义是对人的价值的否定。所以,跟人说话,要注意语言背后的东西——“角色”对应的是移情,此刻他是谁;“位置”对应的是高低,我们很难平等对话;“立场”对应的是评价;“态度”对应的是目的。

      维持自恋感的好处是保持一种自我的驾驭感和可控性(也可以叫自我效能感),即没问题,这个困难我可以尝试,带着一种心理暗示去尝试。但是自卑情结者往往退缩,遇事第一反应是“我不行,弄不成”,但为了平衡自卑情结带来的不好感受,他会去寻找自恋补偿或者说追求某种优越感。说到这里,我们要区分“自恋感”与“自卑情结”者补偿自卑时寻找的那个“自恋”,补偿式自恋(用自恋情结代替)背后有很多“内心戏”成分,他追求的是“我得比你强,我得碾压你”,他追求的是“优越感”,为了追求优越而优越非真的自恋感。而“自恋感”没有内心戏,它是对环境和对自己的一种控制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