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人间事,温柔洋芋香
我在别处没见过这样的吃法,也不知道别处有没有这样的吃法,以前我总希望别处没有,便可向人夸耀说这是我家的独创,如今我真希望别处有,以告慰味觉的日夜思念,但我却从未找到过——没有那样的条件,没有那样的氛围,我这乡愁从此失落,没有地方可归依。
1.秋之朴味
五六岁的时候,农业是家里重要的经济支撑,家中常种的是高产的洋芋。
每年秋天,阳光渐渐温润起来,就可以开始期待了,期待那道独具风味的毛皮洋芋。
因为洋芋埋在地下,看不到大小,在正式挖掘之前,人们都要浅浅地试探一下,而一锄头下去,总会挖出一些个儿小的来。
但外婆挖初秋的第一回洋芋,还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胃,我家里哪有多的孩子,只不过我一个罢了。
外婆务农几十年,技术是很好的,她能把控住翻土力度,不挖破大洋芋,又成功地翻出那些根须末端营养不足或还没来得及成熟也永不再有机会成熟的小洋芋。它们就像一颗颗小葡萄,挂在繁密的根须边缘。
小洋芋入不了大人们的眼,地里要全是这些小的,今年的收成就会让他们焦得好几个夜晚闭不上眼,但小小的洋芋却讨孩子喜欢,因为做毛皮洋芋必须得是这样的才行,要小,最好只有青李子般个头,要嫩,最好是皮一捻就破。
把小小的洋芋装在竹篾编的撮箕里,沿着门前的小路,端到河里洗干净,那路上啊,应该还有未开败的几朵太阳花在摇动。洗干净后,可以看到皮上细细的褐色小点,等它们长大了,就会变得光滑。
这样小的洋芋不用切,直接倒在锅里,加少量的水,抓一把盐,闷几分钟。等到水烧干了,开始滋滋滋地响起来,就揭开锅盖,倒一滩油,刺啦刺啦地炒起来,炒得薄皮开始翘起来,就往里加鸡精,加花椒粉,加酱油,加醋,最重要的是,加一勺夏末辣椒收获时秘制的豆瓣酱。
炒得表皮全部起皱开裂就可以起锅了,只差最后一个步骤,加一把野葱。这个步骤是不可省略的,没有野葱就没有灵魂,且偏偏得是野葱而不能是其他葱,只有野葱做出来的菜才有那个味儿。家葱不能和野葱相提并论,家葱是比不过它的,它是大自然长养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田野里有几处野葱集中生长区,或许是那几个特定的地方有适宜生长的土壤,除了那些地方别处几乎没有,挖完了熟处的葱,就得碰运气四处寻找,所以挖野葱是闲人的事,是孩子的事儿。当然,做毛皮洋芋前我们就准备好了野葱。
野葱看起来比家葱瘦弱得多,差不多都只有几毫米宽,叶子扁扁的,实实的,中间的空心较少。灰绿色的叶子下面是细细的葱白和团葱一样的根球,小孩子们总为能连根拔起而欣喜,但单用手把拔,根球很少有拔起来的时候。
野葱有独特的香味,那是一种野生的,放荡不羁的自由香。用冰凉的河水洗净后,切成段,放进锅里,翻几下,奇异的香气就扑鼻而来,开始向整个屋子弥漫。
用一只坦口大瓷碗来盛,然后放到绿窗木下的老木桌上,热气腾腾,香气腾腾。
对重口味的西南地区人来说,这道菜里加的调料不算多,但却因嫩嫩的薄薄的裂开的翘起的皮的吸收,一口一个的小洋芋确乎是扎实入味。口感是绵软的,糯糯的,又是爽滑润泽的,在口腔里爆开成一个个小粉团。与此同时,野葱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嗅觉系统,只恨嘴巴的速度跟不上筷子的速度。
吃过了毛皮洋芋,就了解了秋天的况味。接下来,秋风一吹,洋芋叶子枯萎了,忙碌的秋收季轰轰烈烈来了、呼呼啸啸过了,秋风冷起来,秋深了,冬又来了。
2.
到了第二年初夏,又是一个属于洋芋的快乐节日。大人们节约惯了,连夏日灿烂的阳光都舍不得浪费,要在这种天气里晒洋芋片。
一大清早,妈就在木砧板上切洋芋片,噔噔噔地,早早的太阳从窗户照到木砧上,她切得又快又薄,头也不抬一下,却不担心会伤到手。
她不能切不快,因为还有一大盆要切,搪瓷盆里的水泡着黄灿灿的洋芋,而外婆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还在不停地刮洋芋皮,一会儿一个地往盆里扔。她也是行云流水般,把刮好的洋芋在空中抛出弧线,那看不见的顺滑弧线果冻一样,好像还能弹回来似的。
切好了洋芋片儿,放到铁罐里焯一下水,几分钟后捞出来,再放到凉水里冰镇。然后搬到河中去晾。河里有许许多多的大石头,石头又宽敞又干净,温度还很高,很适合当烘干机。
小孩们都跟着大人去铺洋芋片,一片挨一片,大石头很快变得白花花的,站在近处看,是壮观的,但远远看去,只像是小孩子搞的小玩意儿。在大自然眼里,大人也充满孩子气吧?
等到夕阳西下,就可以拿个箩筐去收干洋芋片了,它们的边缘已经晒得卷曲起来,从石头上夸拉夸啦地揭下来,石头又变得干干净净,脱水洋芋片堆在簸箕里,抵在孩子的腰上向家中走去,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当晚就可以尝尝鲜,洋芋片是用油炸的,倒一锅油,直接丢进去,像炸虾片一样,薄皮儿慢慢膨胀起来,鼓起来了。拿只漏勺沥一下油,再撒上白糖,这就是自制糖薯片了。妈妈的手还是没有机器准确,薯片厚薄不一,我有时候喜欢吃厚实的,凹下去的部分可以兜住一大勺糖,有时候喜欢挑薄的吃,一口咬下去全崩碎在齿间,比商店里的薯片还要酥脆。
这时候,早上煮洋芋片的水里沉淀出的洋芋粉也晒好了,可以拿来炸一盘糯叽叽的洋芋粑粑。洋芋呀,可真是一点也不会被浪费。
3.一粒种子
土豆每年都要种,稻米不足的年代,它是一家人重要的口粮。每当我妈骂我不会做家务时,都拿自己举例子,她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帮大人刮半盆的土豆,这半盆土豆可以煮一大铁罐,是一家人的晚饭。家里四个孩子,两个壮年劳动力,还有两个老人,低产的稻米是金贵的东西,哪有那么多。
外婆也给我讲过一个趣闻,某一个稻米受灾的年份,家里来了客人。大人煮了一罐洋芋饭,让九岁的舅舅给客人盛饭,舅舅把几只土豆铺在碗底,又在土豆表面浅浅地抹一层米,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我出生的时候,稻米早就不缺了,但每顿煮饭还是习惯性加些洋芋,盛饭的时候大人也都争着谦让,给别人盛米,给自己盛土豆。好在我喜欢吃土豆,拥有一种“贱生”的味觉。这让大人们很高兴,孩子好养活。
儿女出门务工后,外婆一个人留在老家。她养了一只黑猫,怪的是,猫咪也爱吃土豆,这让外婆很高兴,她一生对牲畜没好气,因为它们的肚子像无底洞,但每次她从米饭里夹出两只土豆放在粗搪瓷猫碗里时,都眉开眼笑地摸摸猫咪的头。饭菜油水太少的时候,她还花钱从河对面的小店里买来火腿肠给猫咪加餐。
最后一个冬天,我看见外婆在火坑前切洋芋种子。洋芋非常顽强,依靠茎块繁殖,是一种“贱生”的植物。每年丰收之后,除去人的口粮,牲畜的饲料,拿去市场上卖的部分,还得留一些做种子。
洋芋种放在小窖里,当地人家的小窖就在堂屋中央,准确来说是一个两米左右的方形土坑。土坑上铺着一道道木条,和地面齐平,于上面放板凳,放桌子,都没有影响。土豆储存在里面,避光,不容易发芽,要是随意堆在屋角,很快就会长出深深浅浅的芽,要是不管它,不需要土,大概也可以长出茂密的藤蔓。
那年早春,西南山区还是一样的春寒料峭,我从城里的学校回家,推开矮门,外婆正坐在火坑以手为砧,将一颗土豆切成三四瓣儿。她似乎穿着那条深蓝色的长围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就开始穿上这件标志性的蓝围裙了。我儿时老是不愿却被强制穿上这种长长的围裙,可以大面积遮住外衣,方便大人清洗。现在外婆也穿上了这种孩子气的围裙,没有人逼她,她身体已经皱缩得太矮小,洗衣手脚不再利索。
我不会知道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她。
外婆走了之后,老家没有亲人再种地,我们开始去市场上买土豆。用钱买来的小份土豆,不再往米饭里加。
虽然我妈在空闲时候,也晒过土豆片。但秋天的第一盘土豆,撒上香喷喷野葱的毛皮洋芋,无论何处都找不到了,这份味道已经永远地结束在我的童年。成了世界上唯一一道只属于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