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变平庸,是从合群开始的。
我在看《生活大爆炸》的时候,就觉得谢耳朵不通人情,他从来不会为了取悦谁或者靠近谁而刻意融入某个群体。
对我而言,谢耳朵的存在十分另类。他像是被命运抛弃的孤儿,游离在人群的边缘。
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竟慢慢地改变了对谢耳朵的看法。
我开始觉得,谢耳朵其实不是不合群,而是有些人根本就不配进入到他的世界里。
他看起来冷傲孤僻只是因为他懒得花时间在那些“无用社交”上,懒得花时间去维持虚假的关系。
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合群有一个同义词——浪费时间。
我有个同学亦是如此 。
室友喊他开黑,他说,他要去图书馆看书;
室友喊他去喝酒唱K,他说,他要去找老师研究课题;
室友喊他去网吧通宵,他说,他要保持健康作息。
慢慢地,室友觉得他不合群,也就不再招呼他。
在他们眼里,他就像一个异类,一个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没有自己的生活。
但其实他不是,他只是不想把时间消耗在那些毫无价值的事上。
读书之余,他去学习了摄影和滑板,参加了学校社团和学生组织。
因为不害怕“格格不入”,所以他一直都有做自己的勇气和底气。
成长本来就是一场孤独的冒险,可惜有太多人为了融入某个群体,而和自己背道而驰,迷失了方向。
作家王开岭说,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
因为人一到群体中,就会不由得压低自己的欲望,从而拼命去选择附和别人的决定。
他们用这种方式,来换取安全感和归属感,来证明自己并不是另类。
当一个人把时间都花费在维持体面的关系上时,那他就已经失去了主宰自己的权利。
明明作业还没写完,但还是去参加了同学后的聚餐;
明明周末想去看电影,但还是却默默接受了同学的唱K邀请;
明明想宅在家里看书,但还是接受了毫无意义的下午茶八卦约会。
在你的世界里,所有人的事情都值得你牺牲自己的时间,你为了不辜负任何人,只好选择辜负自己。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独处。
那些真正为自己而活的人,才不会委屈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他们从不以社交广泛为荣,而是更在乎自己原本的样子。
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喜欢,自己喜欢就好。
或许我们会活得更加独立和自由,也活得更加通透和无畏。
大学教育超市点我领红包小程序
有很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认为只要多参加社交活动,就能广交朋友,积累人脉,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但是他们同时也忽视了,我们自以为的社交大多是无用的。
我有一个同学,从小接受家里的熏陶,要求他广交友。
他也照着家里人做了。
但是渐渐地,他觉得维持这些若有似无的感情圈子,真的太累了。
可能他与这些人的关系还不如自己与街上的一条狗来的亲密。
渐渐地他放弃了这些所谓的朋友,开始着重于自我的修炼。
与其把时间都花在无用社交上,不如努力精进业务,提高自己。
当你手上有漂亮的方案,有强大的气场,即使你不刻意寻找,也会有人“不请自来”。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
“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行情深,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时期有。
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越走越孤独,没有谁会永远陪着谁的。
我们都是自己世界的孤独王者,有些世界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面对,有些路只能自己一个人去走,有些关口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闯。”
未来的路,就是不断和自己相处的过程;
没有人应该懂你,也没有人应该顺从你的意见,我们都该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学生学术墙。关注即可免费领取四六级资料、考证资料、课程试卷和各种软件安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