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幸福人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2019-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丰冰儿

我们身边都有工作和生活都很成功的人,也有很失败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做什么都很顺利,如上帝的宠儿,而有的人却什么都做不好。

《干法》的作者稻盛和夫年轻时也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初中升学考试、大学升学考试、就职考试,每次都不理想,志愿都落空。所以,他曾这样问过自己:“像自己这样平凡的人,如果想要度过一个美好的人生,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呢?”

在京瓷创业不久,他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此后,他就遵循这个方程式努力工作,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他27岁开始创业,赤手空拳40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在他75岁时,出任日本航空柱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这个利润也是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

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这个方程式。

这个方程式由“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三个要素组成。

这里的“能力”,就是指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是天生的,是自己不可控制的。

“热情”也就是“努力”,这个“热情”是可以由自己意志决定的。如你可以选择不努力,努力一点点,或者拼命努力。

稻盛分别用“0分”到“100分”表示每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的差别。

比如某人很健康,头脑很聪明,“能力”打90分。但他因为有能力而过分自信,不肯认真努力,“热情”只够“30分”,那么90分*30分,结果是2700分。

另一个人能力平平,只能打60分。但因为拼命努力,他的“热情”可打90分,结果就是5400分。

所以,即使能力很平凡,但只要拼命努力就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从而取得巨大的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


gf-1.jpg

从中可以看出,能力属于内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都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

那些成功的人都会把成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不甘于失败,坚信再努力一下,便会取得成功。

相反,那些做什么都不顺利的人更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其他因素,能力不足或者难度大、运气不好。

稻盛和夫的能力并不是最强的,甚至可以说是普通的。但是他把“热情”发挥到极致,持续做出了无限度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所以他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还有一个要素是“思维方式”。他认为,这个“思维方式”最为重要。与“能力”和“热情”不同,“思维方式”的分值是从“-100分”到“100分”。

这里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如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利他之心等就是正值。

相反,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否定真诚的人生态度,就是负值。

如果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人生·工作的结果就会是一个更大的正值。相反,如果持有负面的“思维方式”,哪怕是很小的负数,乘积一下就成了负值。

如一些曾经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才华出众、热情洋溢,获得了巨额财富。然而,当他们的“思维方式”变成了负值。以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逐渐变得旁若无人、一意孤行,最终从华丽的舞台消失,落得悲惨的下场。

幸福的人生不是取决于你拥有多少财富,除了要把工作做好,事业做大,更应该具备正确的、正面的“思维方式”。

稻盛和夫以自己70余年的人生,向大家断言,这个“人生方程式”可以成为指示方向的路标,引导我们度过更加美好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通过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通过努力,走向幸福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