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党简书阅览室海外党·编辑推荐

感谢有你们——《60后初入德国职场,承受生命之重》一文背后的故事

2017-09-04  本文已影响243人  这才是德国

《60后初入德国职场,承受生命之重》一文9月3日在首页发布后,反响很大,是我写简书以来朋友们反应最热烈的,阅读量超过2000,喜欢数超过150,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8月19日发布的《第二次生命,在海外做个异乡人》也产生一定反响。

此文发布后,我收到一些简信,朋友们给予很多热情的鼓励,可能我不能一一表示感谢,但是每一位朋友的信件或者留言,我会尽力一一回复。在此,感谢每一位简书朋友的热情关注和喜欢。

1.既然在国外这么难,为什么不回国?

有朋友出于好奇想了解我的个人情况。集中的一个问题是:既然在国外这么难,为什么不回国?

这个问题,身在海外的人可能问过自己无数次。

首先,我的家在德国,另一半在德国;

其次,旅居德国前,我曾在新西兰游学半年多,在那里,我度过很多愉快的时光,没有太多不适应。

第一次来德国前我的想法是:新西兰、德国都是外国,社会法律制度、意识形态、思维观念、行为习惯等相比是接近的。

对德国的了解仅限于知道西门子、奔驰等世界知名品牌。脑海中对德国的印象只是来自于国内的媒体宣传和一些教授、学者的文章。那时候德国在我的心目中是没有瑕疵的国度。不得不说:国内媒体对德国的宣传有太多溢美之词,有些甚至是神化德国。

我至今也不明白,到底是谁在神化德国,不遗余力地鼓吹德国。

旅居德国前,我曾来德三次,每次3个月。那时候,作为旅游者,我是带着欣赏和崇拜的眼光看待神奇的德国,对德国的了解不可能更深入。

2.身份不同、经历不同,对一个国家的认识也不同

当我改变身份,作为旅居在此的外国人时,身份变了,责任和义务随之而来,看待德国的角度也随之改变。

最让我震惊和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是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旅居德国的外国人(包括留学生、在此工作的外国人等)必须办理医保卡,每个月必须缴纳医疗保险费。之前我对此一无所知。

德国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出奇地低(其实德国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一直这么低,只是我想像不应该如此),人家是慢生活,万事需要预约,一次可能还办理不完,所需材料相关部门也不会一次性告知,这种工作作风多么熟悉。没想到严谨严肃的德国人也是这种官僚作风。

两三个月后我被告知,因为我不是德国人家属,每个月需要交纳400欧元(相当于3200元人民币)的医保费。“什么?每个月3200元?我没有工作,拿什么支付?还让我活吗?”德国不是福利国家吗?不能这样不管旅居者的死活吧?

所谓福利国家要看针对谁。如果是德国人家属,会享有更多福利。毕竟这是德国人的国家,我是外国人。

因为高昂的医疗保险费用,促使我必须尽快工作。前提是会德语。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造的,学德语“速成”至少也要几个月,况且德语难学是公认的。

德国人的低效率再次在德语学校表现出来。

我被告知上德语课必须等待座位。德语课程,难民免费,我们这些合法旅居者不仅需要交费,且必须等待座位,因为每一期课程名额有限。

这一等就将近一年。

终于等到德语课的座位,开始艰苦的德语学习过程。前后共半年。班里我年龄最大。但最后,我通过了B1考试。这个级别是求职的敲门砖。如果没有这个证书,发出的简历基本无人回应。

拿到证书休息一段时间后开始求职。接下来的经历我记录在《60后初入德国职场,承受生命之重》一文中。

3.有勇气去经验生活中的每一个发生

我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差别巨大,一国生活经验无法照搬到另一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无瑕疵的国家。国内媒体对德国的宣传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目的。现在回头看那些吹嘘德国的文章,实在害人不浅。对有些公知的文章、著作我也改变了最初的看法。

每个人对一个国家的认识都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就像100个读者心目中会有100个林黛玉。我想做的,就是客观介绍我在德国所经验的。

生活中不是顺境才有价值,但谁也不喜欢遭遇太多困苦。

丘吉尔说:不幸的遭遇常能使人逃避更大的不幸。

每一个旅居海外的异乡人出走的初衷各不相同,但不管怎么,追求更适合自己的远方,自己的生活,有勇气去经验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发生,才能在生命中拥有更多智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