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 用户研究,到底在研究什么?

2018-06-13  本文已影响30人  月小姐的花园

作为商家,掌握用户心理,预测用户的行为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格斗术,不管用户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策略。那用户心理包括哪些?今天把其中重要的三大逻辑分享给你,相信对你有帮助,不管你是商家还是用户。

一、前景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决策常常凭“感觉”,在看似不靠谱的“感觉”背后,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通过研究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提出了“前景理论”。这个理论讲了五件事:

1、在损失的时候,因为“反射效应”,人们会偏好风险,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可能获得收益,但也可能损失更大”之间,愿意赌一把。

2、在收益的时候,因为“确定效应”,人们会厌恶风险,在“确定的小收益”和“赌一把可能收益巨大,但也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之间,选择见好就收。

3、但如果收益实在很小,人们又会“迷恋小概率事件”,从厌恶风险,变为偏好风险,宁愿搏一把大奖金。

4、比起收益,人们更在乎损失,得到100元,根本无法弥补丢掉100元的痛苦,一听到“损失”,就会本能排斥,这就是“损失规避”。那如何破解这个心理呢?用“语义效应”,强调“获得”而不是“失去”。

5、人们主观感受到的“损失”或者“收益”,是相对的,在“其他人挣6万,你挣7万”和“其他人挣9万,你挣8万”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这就是“锚定效应”

二、偏见偏好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用户心中的偏好、偏见和偏差。

什么叫“偏”呢?就是理想情况下,明明这样做收益更大,而用户的行为却偏离了这个理性选择。

1、现状偏见,是即使改变现状更有利,也不愿改变的心理。

2、比例偏见,是不顾基数的不同,认为50%的折扣比10%的折扣更便宜;是明明同样比例下,13.5‰比1.35%更触目惊心。

3、合算偏见,是人们在交易时,不仅要买商品,也要买商品时占到便宜的感觉。

4、跨期偏好,是未来的收益,因为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拿到,它的价值就被打了折扣。折扣的大小不同,导致有人只想要“及时行乐”,有人却能够“延迟满足”。

你在学会这些“偏好、偏见和偏差”之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够洞察背后的逻辑,克服这些心理偏差,做出理性的选择;而作为企业,理解了这些偏差,就有机会运用这些偏差,做出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三、顽固心理

我们将“价格锚点”延伸到“锚定效应”,当用户心里已经有了“锚点”时,你可以通过拋下新“锚”,重建用户的“评价体系”。而理解了“锚定效应”,理解了人们无时无刻都在做比较,你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联合评估”,什么时候该“单独评估”。

我们讲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无法回收的成本。最理性的态度是忘了它,只关注未来的收益。但用户,总是想把沉没成本赚回来。那怎么办呢?你可以通过发优惠券等方式,用新的获得感,对冲掉他心中的沉没成本。

我们讲心理账户,就是每个人在心里,把同样的钱分门别类存在了不同的账户。我们要懂得让用户从最有钱的心理账户里花钱。我们具体分析了,用户最有钱的三个心理账户:意外所得账户,情感维系账户,和零钱账户。

所以你看,人们是多主观、多不理性啊!但是这些主观和不理性并不是无迹可寻,我希望你能够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把它们真正用到商业中去,用一系列“怎么办”问题,在实战中举一反三,抓住用户“买与不买”的一念之间。

四、思考题

你觉得什么时候应该利用用户的非理性心理,什么时候应该利用用户的理性心理呢?

答案1:当我们目标是让人多花钱时,利用非理性心理。目标是帮人省钱的产品时,利用理性心理。

答案2:想客户展现产品价值时,利用理性心理,改变消费心理账户为情感账户,或着客户心动时刻,就启动了用户的非理性心理。理性判断,感性决策。

答案3:不管理性与非理性心理,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双赢。

你的答案呢?


参考资料: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