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三国》

评司马懿的是与非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10人  飞岩文轩

司马懿,活了73岁,在《三国演义》中他被评价为逆臣,但是从其他历史记录文章中看出,司马懿的人生,其实并不如此单调,他身上的很多是与非,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军事方面,司马懿的最出名的莫过于与诸葛亮的博弈了,这也是《三国演义》后半段的战争中最精彩的博弈。要说阵法上的博弈,司马懿是比不上诸葛亮的,诸葛亮赢司马懿太多太多次了,火烧上方谷中司马懿差点赔出性命,空城计中诸葛亮一人一琴一空城吓退司马懿的魏军,战场上二人阵法对弈诸葛亮大败司马懿,孔明死后用一木雕吓走活仲达。如此桥段,都说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上完胜司马懿,但是司马懿最后成功了,他把蜀军硬是压回了西蜀。靠的不是什么阵法,靠的是隐忍,诸葛送女装来逼司马懿出战,司马懿自知无法战胜,他忍,无论受到什么侮辱他都接受,接受失败,不断隐忍,通过探听来使发现诸葛鞠躬尽瘁不爱惜身体,便硬是忍到了诸葛亮离开人世,最后击退蜀军,如此战术,有人说胜之不武,但我觉得,要是明知道打不赢还要去打,去牺牲自己的士兵,为争面子,倒不如学会接受失败,学会隐忍,等待时机。司马懿在战术上的博弈,或许高于诸葛亮一筹。除此之外,司马懿还有一次战役也是非常著名的,就是擒孟达,因为兵多粮少,所以司马懿选择了迅速战斗,兵贵神速,加快大军行进速度,打孟达一个措手不及。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司马懿在军事上才能的体现,善于分析双方情况,灵活制定战术,司马懿在军事上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

政治上,司马懿便有点难评价了。司马懿在职上的时候,并没有干出什么危害魏国的行为,他开始就在曹操手下任职,后来辅佐曹丕登上帝王之位,又被曹丕委托为曹睿的辅政大臣,这个时候他才开始掌握兵权,曹睿后来又将曹芳委托给司马懿和曹芳两个人作为顾命首辅大臣。作为魏国的四朝元老,基本上没有人活得比他走了,一个个皇帝都离开了,他凭借一副好身体,硬是撑到了魏国的头号领导班子里面去。但是曹爽的同僚看他不顺眼了,处处打压,给了他一个太傅的职位,削去实权,曹爽获得了曹氏集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这个时候司马懿宣城回家养病,待到了10年之后,竟然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将曹爽的职权重新夺回手中。这个时候的曹魏,已然被司马氏所控制。司马懿在职上一直兢兢业业,没有什么过分的做法,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司马懿为了曹氏的事业打拼了大半生。但为什么,最后司马懿却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呢?三国演义中,流露出是对其一种批判厌恶的感觉,貌似是认为司马懿准备多年,蓄谋已久的一次政变行动。但是有学者认为司马懿是迫不得已才走上这么一条道路的,自己一生为曹家事业打拼了这么久,结果却受到了抵制,为了司马氏,他只能选择这样做。我认为这件事其实是顺势而行了,曹爽的管理能力的确不如司马懿,社会与朝廷秩序比较混乱,朝廷上的人都呼唤着司马懿出山重组朝纲,和平形式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只能够通过流血形式来发动这场政变。司马懿不忠是必然的,不然他不会说直接揽大权向曹操一样视天子只是虚位,这个也不用找借口来解释。但是,这次政变要是对百姓是有益的,那便是有益的,能推进统一中原,民族融合的就是有益的,显然它做到了。但是随着司马氏权力的攀升,像曹氏集团一些腐败黑暗现象再次出现,对百姓再次造成了危害。一场政变,权力更替,对于一个不合人心的统治集团是必然的。

历史上人物没有一个人是黑和白,每个人都是由黑白的不同比例而组成的,学习每个历史的优点,不断优化自我,客观评价是与非,才是读历史,读《三国演义》的根本目的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