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远去,传统文学何去何从?
林清玄去逝了。
我对他了解的并不多,除了教科书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外,并没有仔细阅读过他的书或作品集。可是,尽管不是他的粉丝或忠实读者,但对他的仙去,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亦十分难过和悲哀。
不只是林清玄,去年离开我们的文学大师,还有二月河,余光中等人。我悲哀大师们的仙去,更慨叹继者寥寥,传统的文学的时代莫非真的走向落暮了吗?
我非专业的文艺批评者或文学评论家,我这种感觉亦没有专业的统计或研究,但从我周围一些读者和作者身上发生的变化,这种担忧感觉就越发明显了。
这社会越来越喧嚣,人们对成功的迫切越来越强烈,读书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越来越严重,快餐文化盛行,读书读皮,读报读题成了很多人的习惯,深度阅读,持续阅读,感性越读越来越少了。甚至传承百年,千年之久的经典作品无人去认真看原著原文,反而是各种听书,拆书和所谓的精编缩编盛行。人们或不屑读传统经典,或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经典读完。对很多人来说,阅读经典不是为了体悟人生,增强学养和修养,而是为了装典门面迎合领导,增加竞争的资本罢了。
功利化的读者,催生了功利化的作者。什么书畅销跟什么,什么文爆火追什么,乃至形成了成熟的商业写作套路,催生了热点文这种只为蹭热点赚流量的文体,很多本有希望成为作家的年轻写手和有希望成为大师的年轻作家,不去好好的钻研创作体悟生活打磨作品,反而一窝风的去开各种写作培训班了,甚至买水军,雇写手,互相吹捧利益均占,把个文学市场弄的乌烟障气,鱼龙混杂,坑蒙拐骗者赚的盆满钵满,真正创作作品的人反而在自媒体上名声不显。写作似乎成了出名容易赚钱容易的行业了,吸引着无数文青们前扑后继,在为梦想买单的同时也使整个市场更加歪曲。
君不见,现在所谓的大号,除了蹭热点外,什么文最火?娱乐八卦火,各种鸡汤火,腹黑的故事火,宫斗的婆媳火,手撕小三火,这些所谓的动辄多少+的文章,看过后,除了引导人们更加功利,自私,权谋外,又能传递多少的正能量?
文以载道,这里的道,应该是天下正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任何时代,文化作品都不应一味的媚俗,文人,都应该有其风骨和担当,引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走向,正因为这样,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闻一对面对国民党特务黑洞洞的枪口拍岸而起,他们不仅挺起了文化文明的脊梁,也挺起了国家民族的脊梁。
休闲文学或闲适文学也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林清玄,余光中这样的大师,他们的诗歌散文相对而言更关注个体的体验和命运,但同样传播的是正能量,用文学和文字给人启迪和智慧,对他们来说,稿费作品收益不过是创作的衍生品,而非他们念念不忘的追求目标。
文化不能走向堕落和荒芜,文学不应快餐化,作家终究要靠作品立足,作品可以描写腹黑,塑造反角,但作家本人不能腹黑,不能靠权谋手段立身处事,成为社会的反角,斯文的败类。
又一大师远去,但愿传统文学还在!中国文人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