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活动集结随笔散文散文和诗

【游记】美丽乡村郝堂印象记

2018-02-18  本文已影响11人  快乐的人ZZM

  作者:赵志敏

  在繁华的闹市,目睹的是车水马龙,耳闻的是喧嚣百歌。

  到寂静的山村,看到的是小桥流水,听到的是蛙叫蝉鸣。

  我这次到郝堂,是受神度公司张总之约,考察休闲山庄。

  入住的第二天,张总,小黄带李老师我们一行四人在郝堂转游。

  我们走在红石铺就的干净整洁的村庄大道上,一边是枯干的柳树,听到的是哗哗流水声。不远处是满山荆棘中夹带的茶树。出村看到的是依山傍水的小桥流水,回眸一望是稀疏的山村人家。照应了马致远写的“小桥流水人家”。也有枯藤老树,可能因为游人心情好,却没见到老鸦,晚上也没听到昏鸦叫声。

  停车场的地方有几百辆两人蹬或三人蹬的自行车。这是供游人休闲爬山路用的。是环保的。

  登上了盘山水泥公路,看到的是一座休闲茶庄。再往前,青砖土瓦建造的两层楼“老张山庄”,“富森园”…一个个农家小院,也就是农家乐山庄。继续前行,沿着右边一条主河道。公路两侧都是小山。虽是初冬,草木依然抖擞着生的姿态。生长在信阳的小黄说“春天以后,万木葱茏,百花盛开,这里山、树、花、草映在水中真的像长廊画卷一样。

  前行二里余,我们决定原路返回。刚才只顾侧重观光右边山、河。返回时才注意到“郝堂采摘果园”醒目的牌子。看了介绍,才知到向东的一条大道通向百亩采摘园。

  过了刚才看过的地方,看到“达启手工坊”。路西的路牌、还有一块特大的牌子上标注的“农家乐名称、电话、星级等级”。再往前,有一块标牌是“郝堂假日山庄”。

  停车场到了,我们返回村庄。在停车场的南边,我们看到了新培育的杉树园。

  沿着一条小溪向前。潺潺的流水声将我们的目光带到前边一个小潭。溪水与北面莲花塘相通。向西是村庄。有一白色的西式洋房小群。过了木制小桥向北望,偌大的荷花塘。大约几十亩。小黄说,这就是最终消化、分解生活污水的地方。这也是中国乡村污水循环最传统的方式。

  回到村落,我们观赏了医院、村邮政储蓄点。穿街走巷观看各个农家乐。

  整体感受是,郝堂,自然散布的民居房屋没有变。豫南狗水门楼、清水墙、木头垛、依山的小桥、精心修葺的土坯房、翠竹掩映的小户人家、溪水环绕全村。还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落布局,凝固着历史沧桑和邻里关系。石砌矮墙,草搭长亭,村中百年老树,一切照旧。这才能唤起人们返璞归真,享乐原生态的自然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总书记提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起乡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严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郝堂村就是这么做的。

  郝堂村每家每户发两个垃圾桶,把干湿垃圾分开。经常开展卫生大评比。奖励卫生搞的好的。每户院子周围种上小菜。把处理过的垃圾变肥料。万物生于土,又归于泥土。循环往复,回归了自然。

  听一位老农说“每年稻谷收获前,人们撒下大批紫云英,为土地解毒,提供肥料,修复土壤。这是千百年来沿袭的绿肥种植方式。对土地不能一味索取。复耕还田才能保让土地永葆青春。”饱含哲理的精辟讲解。我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玉米杆还田,养猪积肥以肥养地,垃圾变肥,滋养土地。毛泽东主席批示过的,我们深翻改土发源地,河南省长葛市孟排村就是这么做的,因而亩产小麦一千斤、玉米一千斤。这决不是传说。这一历史的见证。

  建议中央“两代会”把郝堂、孟排的经验加以推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