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人生旅行

金秋姐妹行(中篇)

2018-10-05  本文已影响122人  四月天

在祝家村用餐,点了半只家养鸡,白切,酱油加鸡汁汤蘸蘸,老板娘告诉我们,不用鸡精味精一类的东西,原汁原味的鲜味,这是我的风格。一碗胖头鱼,笋煮干菜烧烧,入味去腥。一碗爆炒螺蛳,加了辣椒,稍微重口味。一碗茭白丝肉丝黄韭胡萝卜丝小炒,比较清淡。一碗快茭菜清炒,口味最清淡。一盘山里白玉米,甜糯鲜美得不得了。吃得对胃口。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用完午餐,我们出了祝家村,驱车到宋家店。宋家店村位于绍兴南部山区,四面环山,风景秀丽。宋家店被称为“耕读人家”,顾名思义,这里的原住民应该是半耕半读的,文化人比较多。

宋家店宋氏占多数,据史料记载,宋氏又称京兆,祖籍河南。相传河南一宋氏(宋汝为)在宋朝为官,因坚持抗金被罢黜。为逃避追究而隐姓埋名,逃往四川一寺院为僧。后其三个儿子中的一个,流落到绍兴宋家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宋氏人口繁衍,陆续在田畈里建宅造房,取名“宋家店”。后宋高宗赵构逃难路径宋家店,宋氏接驾,故又名“宋驾店”。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这里还一度称“宋驾乡”、“宋驾店”。宋家店地灵人杰,有民国高官宋沅、早期革命人士宋子俊、鲁迅好友宋子佩、书画家宋麟书、作家宋志坚等等,是绍兴有名的古村落。

宋家店村的地形地貌非常优越,四面青山围拥,一侧青溪长流,是一块很有特色的风水宝地。村口墙上挂着书写有饮水思源四个字的竹筛,寓意显然,这可以说是宋家店人对后人的训导。

我们到宋家店村主要是去看宋家台门,有些台门经过整修保存还算完好,有些台门历经岁月沧桑几近颓败。

我因为从小生活在老台门里,可以说足不出户,算不上闺阁千金,也是名副其实的小家碧玉,所以对老台门有种特别的情愫。看到老台门,总会情不自禁的要去靠近它,走进它。

这里的民风淳朴,乌漆台门敞开着,我们五个人就自来熟的走了进去。里面的住户看到我们,一点也不讶异,而是热情的打招呼。我们在台门里面看到有一个木头做出的东西,招娣姐的先生是高中历史老师,他说这叫“木人”,用来打地基还是什么的,我听过忘了。可惜我也没有拍照,因为我的关注点在那些台门天井里种着的花花草草上,在木门木窗的精美雕花上,在台门天井里自由自在生活着的鸡狗上。看到鸡冠花、一串红、美人蕉、桂花、彩椒等这些花花草草绿植,在阳光下绽放着,美丽着,我的心就不由得安定、宁静,仿佛回到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有种恍然入梦又岁月静好的治愈感。

有一家台门的主人很是好客,男主人给我家先生和招娣姐的先生递烟,女主人给我们姐妹仨擦石凳,让我们坐。我们姐妹仨就在天井里坐下来拍照,留下美美的倩影,女人天生爱美。

台门天井里阳光充足,花木葱茏,又自然宁静,隔绝尘嚣,别有天地和情趣。不由得佩服古人造房设计的巧妙,既能享受自然天光的恩赐,又能独成天地,享受个人世界。与尘世既相通相连又隔绝,有自己的一片桃花源。

我拍花窗木雕时,主人告诉我们,文革时期一些有人物的精美雕刻都被铲平了,当年“破四旧”,这些人物被当作菩萨头铲除的。这些可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湛手艺技术的传承啊。这段历史已远去,造成的损失已无可挽回,只愿以史为鉴,少做些愚昧的事。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金秋姐妹行(中篇)

走出老台门,我们去了王化茶栈看看,曾经从宋家店村走出去的茶商比较多。这是招娣姐先生关注的点,他曾经写过一篇名为《近代茶叶大亨宋周瑞及其瑞泰茶栈》的学术论文。待我有空时得好好学习学习,增加点对地方茶文化历史的了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