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平均27岁当经理:你是如何被同龄人抛弃的?
“如果你27岁还处在最基础的岗位,就说明已经被同龄人抛弃了。”
前段时间,看到领英的一项报告显示,职场人从普通员工升任经理的平均年龄是26.8岁,升任CXO/VP的平均年龄是40岁。
也就是说,职场人平均27岁升经理,如果你27岁还处在最基础的岗位,就说明已经被同龄人抛弃了。
当然,这其中不乏小型公司和创业公司,一定程度上的“头衔通胀”是有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出色的年轻人的确越来越多。
闺蜜的朋友小O,就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女强人。
27岁开始创业,带着几个人的团队经营自己的电商平台。
从一开始月流水不到一万,到后来日均三万,周末五万,每月突破一百万的营业额,小O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当然,能取得如此成就,付出的艰辛也是常人所不及的。
可即便如此,小O还能抽出时间满世界旅行,直到盖满一整本护照。
听完小O的故事,除了感叹一句“人和人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以外,你还能做些什么呢?
当然是加了微信,向她取经,虚心学习啊。
和小O接触之后我发现,像她这样的年轻人,能够活成大多数人想要的样子,无非就是做好了三个方面的管理。
01
时间管理
你是否发现,现在只要一被问到“最近怎么样”时,我们给出的答案往往都是“挺忙的”。
忙成了大家工作的常态。
有些人甚至喜欢上了忙碌的状态,因为这样的状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
但奇怪的是,无论他们如何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间,业绩也不会随之提高。
其实,这就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
当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得到相同或类似的报酬次数越多,该报酬追加部分的价值就越小。
用在时间管理上就是,并不是每增加1个小时的工作,都会带来相同的产出。
一个生产率实验发现,每周40个小时是生产线员工的最佳工作时间。超过这个时间,他们的生产率就会下降。
许多发明家和作家也发现,他们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注意力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里,他们处于最佳状态,会想出最好的创意,把工作做到最好。
在这之后,他们可以做其他事情,但注意力集中程度会差很多。
因此,工作时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能在最佳的状态下保持专注。
有一个很著名的时间管理法,叫番茄工作法,能够很好地应对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其原理是分阶段工作,每集中精力25分钟,休息5分钟。
但我认为,每个人的专注时长不一样,不一定非得按照25分钟来划分时间轴。
你可以稍微测试一下自己的专注力时长,如果到了20分钟你注定专注不了,那就调整一下,20分钟为一个区间,20分钟之后,休息5分钟,再继续下一个20分钟。
只要在最佳状态保持专注,并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
情商管理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
一个程序员桌上放了一个计数器,上面显示一个数字26。
有人问,你这个是记录的什么呀?改的bug数吗?
程序员回答说:“不是,这是今天被傻叉打扰的次数,说罢又往计数器按了一下”。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却透露出一个信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节奏,并且不希望被打扰。
因为一旦这个节奏被打断,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就比较费时。
《学会工作》这本书中提到一项针对微软公司员工的研究,结果发现:
在做一件要求精力高度集中的事情时,被打断1分钟后平均需要15分钟才能恢复状态。
在这1分钟里,你可能只是接了一个电话,检查了一下邮箱,或是回答了同事的一个问题。
之后,你却要用15分钟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记起刚才做到了哪一步。
情商高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懂得划清界限,学会说“不”。
很多人认为,设定界限,就是把别人挡在外面,这样会让人觉得你粗鲁、狭隘或冷淡。
但界限传递的,其实是界限之内东西的价值。
如果一片空地上停着几辆废旧汽车,那叫碍眼;
如果用栅栏把车围起来,那里就成了一个院子;
如果围着这些车修一栋建筑,那里就成了车库。
限制越多,里面的东西的价值就越高。
因此,界限的作用更多的是让人重视界限之内的东西,而不是把人挡在外面。
划定界限之前,你必须清晰地向别人表明:你的时间有多宝贵?你的贡献有多重要?你自己、你的团队和你的家人有多重要?
《奇葩说》第五季有一个新奇葩1V1的辩论,辩题是:职场菜鸟被前辈压榨,要不要say no?
正方熊浩问了一个问题:在正常的情境中,如果我们遭遇到不公平,正常的反应都是或重或轻的反抗。那么工作中,是什么力量绑住了你,连一声No都说不出来?
在我看来,绑住你的力量,其实就是打从心底的不自信,以及对自身价值的不重视。
有时候,必须让别人做他们能做的事,我们才能做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为我们擅长和喜欢的事情腾出空间。
效率达人格蕾丝•马歇尔在《学会工作》这本书中说到:
练习说“不”的次数多了,你就会意识到,即使你说了“不”,世界也不会毁灭。
我宁愿有人向我开口并允许我有说“不”的机会和自由,也不愿根本没人找我。
如果我能坦然说“不”,别人也能坦然开口,这意味着当我想说“是”的时候,我能够真心实意地说出来。
03
心态管理
职场人或多或少都承受过压力,经历过焦虑和沮丧。
有一次和小O聊天,问到她是如何对抗工作中的焦虑情绪。
她跟我说起自己的一段经历:
还没创业的时候,她的岗位是销售经理。
有一回,她提前吩咐助理去采购一种很难买到的包装盒,见客户的时候需要把产品放在包装盒里面。
结果临近约见客户的时间时,助理一时疏忽,把包装盒弄丢了。
小O一下子慌了神,因为客户特意提醒过,这件东西他要用来送人,必须包装精美。
她不知道一时间要去哪找包装盒,即使找到了,也肯定迟到了,之后的几个约见都要改时间。
想到这些,她竟然焦虑地躲到厕所嚎啕大哭起来。
如果是现在,这无非就是再买一个包装盒的小事,但当下对她来说却犹如五雷轰顶。
小O说,之所以这样的小事当时足以击溃她,一是因为自己没能及时疏导长久以来累积的压力,甚至本能地排斥、躲避压力和焦虑;二是无法接受不确定的事。
后来她知道,无论你为未来准备得多充分,总会有一些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的事发生。
你越能接受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就越容易处理好意外的焦虑问题。
在应对压力的问题上,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莉•麦格尼格尔说过:“如何看待压力决定了它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一项研究也发现,承受了很多压力并且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的人死亡率高达43%。
而承受了很多压力但不认为承受压力有害健康的人,以及承受压力相对较少的人死亡率较低。
麦格尼尔也解释说:“改变你对待压力的态度,就能改变身体的应激反应。”
她建议不要认为压力有害,而要把应激反应当成一种迹象,表明你的身体变得活跃,就像即将开始比赛的运动员一样迎接挑战。
当你认为应激反应对他们的表现有利时,你就没那么焦虑了,而且还会更加自信。
面对负面情绪,最强大的心理并不是抗拒,而是发自内心地接受,就像《美丽心灵》里的那个精神分裂的数学家一样。
直到最后,他的精神疾病也没能痊愈,但他依然能够正常从事自己的工作,并做出贡献,因为他接受了自己幻想出来的“室友和小女孩”,也适应了他们随时都会出现的生活。
当我们都能轻松做好时间管理、情商管理和心态管理时,大概就不用担心被同龄人抛弃的问题了。
愿你我都能在事业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