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5:家庭行动 | 如何提升家庭时间质量,升华感情?
在不确定的时代,找到你的确定;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拥抱你的改变。
你好,我是陈华伟。
在训练营一开始,我们就说到要把个人管理、发展,看成是一家公司,而不仅仅是一个个体。
所以,在模块1,我们分享了如何从「打工者」视角,将一个人打造成效率爆表的团队,完成从0到1的原始积累,奠定个人管理的内功。
在模块2,我们是从「老板」视角来进行全面管理,不仅仅管理个人,而且是从全局进行管理。
让自己超越「打工者」的格局,从「老板」的角度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搭建生产力流水线,实现从1到10,100的跃迁。
今天我们就来到了模块3,从「股东」视角来看待我们自己这家公司。
股东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分红,是权益啊!
经过了前面2个模块学习,我们这家「公司」员工效率爆表,老板眼光独到,到了现在我们作为「股东」就要享受之前努力的红利啊!
我们努力工作,追求效率极致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不断地追求更快吗?不是!是为了让自己能慢下来!让自己因为效率高,而比别人有更多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高质量地陪伴家人,拿起一直想读却没有时间读的书籍,维护自己精神家园……让我们不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冰冷机器,而是有温度的灵魂。
1. 家庭,就是一个创业团队
家庭,就是一个创业团队,需要一个共同的创业目标,有共同的愿景和使命感,需要两个合伙人全力经营。
而且,家庭的创业是24*7的,需要在感情上有温度,需要一路充满欢声笑语,最终给儿女甚至大家庭带来幸福。
但是,经过前面几年创业大潮时期的全民创业,我发现创业项目死的多,成功的少,真正是「九死一生」。
家庭创业也是如此,失败几率越来越高。互联网创业是和外人创业,家庭创业是和自己选择的人生合伙人创业。
如果家庭创业都搞不定,谈什么自己的事业?
所以,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家庭团队。
作为家庭创业团队的合伙人,你面临一个问题:
如何提升整个家庭团队的时间质量?
这不仅是你自己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也不仅仅是家庭时间的效率问题,而是整个家庭团队的时间质量,是家庭的生命质量。
解决方案很简单,四个字:家庭行动。
简单说,我们要打造家庭行动,创造整个家庭的神圣时间,提升这个家庭中全部成员的生命质量。
❶ 家庭行动:从乔布斯的家庭晚餐说起
什么叫家庭行动?一家人一起去看电影、逛商场、吃大餐,这就算家庭行动了吗?不是这样。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乔布斯》这本传记里记录了一个乔布斯家买洗衣机的故事。
因为乔布斯年轻时对生活用品比较挑剔,希望身边只出现自己欣赏的东西。所以,单身汉时期,他的房间里曾经空空荡荡,只有一张床垫、一盏台灯和几本书。
在有了家庭之后,单身汉要适应有老婆孩子的新生活,虽然很忙,但是他却不是说给老婆甩了一把钱,让她高效搞定。
而是把买家用电器这件事活生生变成了一个家庭行动,每天晚餐都在餐桌上讨论买洗衣机的事情,而且花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
因为,根据之前的「上瘾模型」,时间、金钱和感情的投入,是增强团队成员忠诚度和认可程度的必要因素。
在家庭生活中,双方越投入时间、精力和感情,整个家庭团队的稳定性和生活质量就越高。
乔布斯家里买洗衣机的时候,他不是只将其看成生活的一地鸡毛,觉得没有价值,反而,他会和老婆讨论思考很多问题:
● 买一个沙发或洗衣机,这个家庭真正看重的,是什么?
● 在洗衣机这件东西上,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
甚至,他们还把这个问题联系到整个家庭的价值观上:
美国人造洗衣机的理念和欧洲人的理念是不同的,到底哪个对?
对比美国洗衣机,欧洲洗衣机洗一次衣服要多花1倍的时间,但是只消耗1/4的水,残留的洗涤剂也少得多。
那么,他们家在不同理念之间如何选择?
所以,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可能分分钟就能搞定而且多一分钟都不想「浪费」的事情,他们两口子却花了半个月,每天晚餐都在餐桌上讨论这个问题。
这种做法,看起来简直就是时间管理的反面典型。
首先,这个事情会被某些效率人士用重要紧急四象限的方法,划分为不重要不紧急的任务,甚至外包给老婆,自己只负责出钱。
其次,有人会认为这些事情很小很琐碎,觉得浪费时间,所以抱着「随便」的态度,价格差不多,质量也差不多,然后快速搞定。
而且,很少有人会将买个家电这种事情,引申到设计美学、引申到美国洗衣机和德国洗衣机制造理念的冲突、引申到这个房顶下面的家庭价值观。
但是,家庭不是职场,而是你在职场上、在创业战场上奋斗的力量源泉。
家庭的屋顶下,效率要让位于温度。
工作学习中讲效率,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家庭生活中不讲效率,反而讲家庭行动,讲温度。
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需要一个人的神圣时间;提高家庭的生命质量,需要家庭行动,需要家庭神圣时间。
❷ 如何做好家庭行动?
如何做好家庭行动?
如何创造家庭的神圣时间?
我举几个例子。
① 无手机时间
朋友聚会最好的菜肴是什么?答案是麻辣小龙虾!
因为只有吃小龙虾的时候,每个人两手都油乎乎的,才不会时不时地玩手机。也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好好专心说话。
每天我们都玩手机,但是我们经常不觉得自己在「玩」手机。
我的朋友和我分享了一个自己和手机的故事。
他说,自己一直没意识到自己有在家里玩手机的习惯,直到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家才3岁的孩子也开始「玩手机」了。
她玩的是一个假手机,自己在脖子上挂了个牌子,假装是自己的手机。
他就问女儿,你为啥玩手机啊?这个假手机有什么好玩的?她女儿说,爸爸你吃饭的时候总在玩手机,我也要玩手机。
然后,她自己吃着饭,也手里捧着她的「手机」,学着他爸爸的样子。
这时候,我的朋友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自己是这样子的。如果没有女儿给他「照镜子」,他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吃饭的时候经常玩手机。
所以,经历了这个事件,我的朋友也在家庭内部画了一条「亮线」(bright line rule):
● 凡是在餐桌上,任何人绝对不能碰手机;
● 违反这个规则的人要洗碗一星期;
开始的时候,他发现没有手机是如此难熬,被手机习惯性占用的双手、眼睛和大脑,一旦释放出来,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是,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一起来聊天,一家人针对一些新闻、趣事或特定主题深入讨论,一起听音乐,一起陪孩子玩耍或读绘本,他发现这些时间的质量非常高:
● 不但能放松身体,更能满足自己对精神的渴求;
● 不但自己休息好了,全家人都休息好了;
● 不但是休息,更是陪伴;
而且,等过几个小时候后再看手机,你很可能会发现:
● 除了毫无必要的推送消息和广告,没有任何重要的事情发生;
● 你不在的这几个小时,地球照常旋转,除了家人,没有谁真的需要你;
● 陪伴不等于待在一起;陪伴是用心地待在一起,两条生命的河流在一段时间彼此汇入,度过一段时光。
我还有一个学员朋友和我分享过完全类似的经历。
他的孩子在读小学,每天需要家长陪着做作业。开始的时候,他就是坐在旁边陪着,孩子学习他自己随意做点什么。
结果,孩子问他,爸爸,为什么你总在玩手机啊?他当时下意识就立刻回应,我用手机是处理公事呢。
他是一个日资企业的高管,确实经常会在微信里处理一些公事。但是,他说出这句话,却看见了自己十来岁孩子眼中立刻露出非常不屑的眼神。
他跟我说,当时自己就震惊了,震惊之后就是羞愧,因为他自己知道,虽然确实有处理公事的时候,但是更多是拿着手机东翻翻西翻翻,不知不觉就耗费了很多时间。
在被孩子用眼神鄙视之后,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家庭时间的亮线原则:
● 在家里确实需要处理公事,但是必须化零为整批处理,一个人在书房里尽量一个番茄处理完,然后定期查看;
● 晚餐后,一家人一起洗碗,结束后是陪孩子学习的时间。孩子写作业,他和夫人坐在旁边读自己的书;
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这个规则不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大幅提升了自己和全家人的时间质量。
对比之下,如果把对孩子的教育这件时间ROI这么高的事情外包给教育机构,而不是自己搞懂学习、自己用言行影响孩子,那么,不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家庭时间的质量也很难提升。
② 家庭采购日
第二个例子,叫家庭采购日。
有人会问,在网购如此便利的时代,掏出手机躺在床上在App里点几下就能轻松搞定生活用品采购,为什么还要一家人一起去超市呢?
其实,这和乔布斯家买洗衣机的故事是一个道理。
这不是效率高低的问题,而是一家人一起做一件事情,回归自我管理的初心。这不是单单去买菜买日用品,而是一起体会生活本身的意义。
我们家多年来维持着一个雷打不动的家庭仪式:
● 一周去超市采购一次,通常都是某个工作日下班后的晚上或者周末清晨;
● 每次都是两人一起,有娃后每次把娃也带上;
● 采购过程中,不是火急火燎尽快搞定,而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超市采购生活物资这个特定场景的一次聊天,每次都要40分钟到1小时。
买水果的时候,2岁的宝宝摸摸这个摸摸那个,然后妈妈给她讲这个水果是什么,长在哪里,树有多高,是什么样子的。
宝宝抱着南瓜土豆,我把她封为「卖菜娃」,为水果蔬菜代言,还拿手机拍了好多代言照。
逛到水产区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就会站在那里惊叹,这个青蛙好大,哦,不是,这是牛蛙。这是桂鱼那是草鱼。
然后我们会聊到香港电影《每当变幻时》里卖鱼小贩对他卖水果的女友说的经典台词「有钱吃斑,无钱吃泥鳗」。
还会聊到面对大超市冲击的逆境时,这些香港小摊贩是怎样应对生活,怎样找回自己的从容心态。
买虾的时候,唯独我们家的人不讲效率,不用网兜捞,而是我们自己用手去抓,一只一只抓,活生生把买菜变成了一次农家乐。
如果要买一瓶老干妈辣酱,那可聊的就更多了,老干妈好几个细分品类,到底那个最好吃,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老干妈辣酱如此独一无二,为什么这件事只有老干妈陶华碧这样的人才能做得出来,别人就做不出来。
所以,去超市买菜,对我从来就不是一个负担,反而是一家人很欢乐、一起放松的时光,大家很开心就把家务给做了。
对比之下,如果永远只知道去商场购物看电影,吃不怎么好吃的大餐,在消费主义中无限沉沦,更累,花钱更多,之后迎来的是更大的内心空虚,休息效果就没那么好。
简答说,家庭采购日,是一种简单但是重要的家庭神圣时间。
我们这代人在回想春节的时候,还能想起妈妈早早就准备年货,制作灌肠,在厨房炸制过年的食品;虽然是繁琐的家务,但是充满了家的美好回忆。
但是我们给我们下一代要留下怎么样家的印象呢?
爸爸妈妈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在超市上订购食品?
在外卖软件上订购外卖?
刻意营造的家庭神圣时间,也在你我、孩子身上留下馨香的记忆。
③ 爱老婆日
此外,还有一种家庭的神圣时间:爱老婆日。
我的一个朋友,她老婆对他特别好。我们就问他,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老婆对你这么好?他告诉了我秘密。
原来,他每周都要给老婆放一天假,让她老婆离开家庭生活的一地鸡毛,离开娃和家务,离开生活琐事,让老婆和自己的闺蜜出去逛街玩乐。
而且,他每次的表述非常「到位」:
老婆啊,你太辛苦啦。你看看咱娃带着这么好,多么聪明可爱(此处省略500字);
从没见谁把家里收拾得这么好,你看XX家那个XX,家里乱的跟猪窝是的(此处省略200字)。
这一周你太辛苦了,赶紧出去和朋友出去玩半天吧,不,玩一天!放心,家里有我呢!
我一个人(此处放慢发重音)肯定没问题的,我会带娃,陪她玩,给她讲故事,我中午给娃做饭,下午娃睡觉了我就做家务买菜。你好好出去玩,不要担心我们……
结果,她太太每次出去一会就开心地回来了,然后数落一下他,你看你做的这些家务,不专业!还是我来吧!于是,皆大欢喜。
每周半天给老婆放假,不管是最后是落实到行动上,还是只是嘴上说到,效果都很好。
他把这个家庭的神圣时间称为「爱老婆日」,堪称家庭生活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
后来,我在读闲书的时候发现,别的「生活艺术家」也这么干。
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这本堪称「爱情大全」的小说里,就讲了个类似、但更精彩的故事。
乌尔比诺医生是一家之主,对家庭生活中的吃穿用度,口头上永远说「随便」,但实际上要求非常多,也缺乏对家庭生活的投入。
于是,女主角菲尔米纳做了这么一件事情:
她在过生日那天,向他要了一件奇怪的礼物:由他负责管一天家务。他欣然接受了,而且真的从天一亮便上任了。
他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但忘了她不喜欢吃煎鸡蛋,也不喝加奶的咖啡。
接着,他下令做招待八位客人的生日午餐,吩咐收拾屋子,费尽心机,想管得比她更出色,但没到中午,就不得不面无愧色地投降了。
他发现自己对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一无所知,尤其是厨房里的东西。女佣们也串通一气,作弄他,闹得他把一切都翻了个底朝天。
十点了,还没决定该做什么午饭,因为家里的卫生还没有搞完,卧室也还没收拾,厕所没刷,卫生纸忘了放,床单忘了换,忘了派车去接孩子。
而且把女佣们的职责也张冠李戴了:他命令厨娘去整理床铺,让收拾房间的女佣去做饭。
十一点,客人眼看要到了,家里还是一团糟。
费尔米纳只好重新执政。她笑得半死,但没有露出她曾想过的得意之色,而是对丈夫在管家方面毫无本事表示同情。
他以老生常谈的理由为自己解围:“我管家总比你治病强。”
小说里的这段故事,就是一次不那么成功的「爱老婆日」,最最起码,通过角色互换,让彼此更了解,也能从家庭维度提高时间质量。
这样的家庭时间安排,对于增强夫妻沟通、提高家庭凝聚力、加深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时间的管理,就是回归自我管理的初心。
提高效率,是给人生账户的数字后面加上一个个0,而生活本身的意义,是时间管理的1,是效率提升之所以有意义、有动力的前提。
今日总结
好,我给你总结一下:
家庭,也是一个创业团队。你怎么去管理团队时间?怎么提升整个家庭的生命质量?
我们要打造家庭行动,创造家庭的神圣时间。
在家庭行动上,我们可以设置固定的无手机日,可以有仪式感满满的家庭采购日,还可以设置一个爱老婆日。
【最小行动】
知道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光知道没有用,关键要做到。
这节课的最小行动是:
● 一家人一起,快快乐乐去一次超市。在做生活用品采购这件「杂事」的过程中,给你最重要的人费曼一下你对家庭行动的理解;
● 同时,请自己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本次课程对应的那一小片藏宝图,并附在打卡内容中。
欢迎你写下听完之后的感想和留言,我们在留言区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