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宠物们(六)
昆虫类(一)
小时候家附近昆虫很多,抓和饲养过的昆虫种类也是最多的,这里可能无法全部列举,只能写一些印象深刻的。过去提到过的蚂蚱、蝽、天牛等昆虫就不再重述。
箩纹蛾幼虫
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童年时期仅有一次捉到过某种箩纹蛾的幼虫。那次和几个男生去捉虫,在树篱的缝隙里发现了几只有生以来见过最大的“娃娃虫”(当时认为“毛毛虫”代表一切有毛的肉虫,“娃娃虫”则代表没有毛的)。这种虫小的跟普通毛毛虫差不多大,却长有触角;大的却比手指还粗,有十多厘米长,是昆虫里的“巨无霸”,色彩还是从未见过的鲜艳。因为没见过,我们最开始对它们很谨慎,不敢用手碰,一直弄不下来。后来一个院子里的园丁告诉我们,这种虫子是可以摸的,这才大胆上了手。
回家后,我把好不容易抓到的大虫小心翼翼地放在纸盒里,天天兴致勃勃地为它采摘树叶,期待它能长大。然而它却不吃不喝,我们为它想尽办法,最后还是没有养活。这之后的年月里,它成了我心里永远的遗憾和困惑。我一直想要知道这种昆虫的名字,查了许许多多书,才终于在网络科普中了解了它的真名——凭印象应该是青球或枯球箩纹蛾其中一种。差点以为小时候不懂事迫害了一种珍稀动物,现在要是再能遇到,还是要将它们好好留在大自然里。
马蜂
小时候住在顶楼,楼顶有一个马蜂窝,偶尔会有马蜂飞进家中。有次便用塑料袋套了几只马蜂,放在一个玻璃瓶子里养起来。马蜂翅膀细长,腰身苗条,就是尾部带着的尖刺比较唬人。饲养它们时喂食过一种带甜味的米糕,它们竟能吃得津津有味。后来,为了防止伤人,屋顶上的马蜂窝被人专程弄掉了,据说里面还有许多白生生的蜂蛹。此后就不会再有马蜂们飞进来闲逛了。
蛐蛐
小时候不太分得清蟋蟀和油葫芦,都一律是蛐蛐。夏秋夜的石缝、老房子的墙角,常能听见蛐蛐的歌声,一有人靠近,声音就停止了,等人走了就又开始唱起来。有了蛐蛐的夏秋夜才真的有感觉,现在恍然想起已经有很久没听到过它们的鸣叫了。一次在楼道的墙角抓到了一只蛐蛐,想来它的品种比起蟋蟀更接近油葫芦。把它放在小盒子里,喂食水果片,它依然会像在外面一样摩擦翅膀鸣唱,“唧唧唧—唧唧唧”,仿佛把夏夜就这样搬回了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