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关于时间分配和管理新得

2019-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苏益民

我在工作中,早就知道时间管理,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做法。比如计划,分类计划,分岗计划,重点计划,随机计划等;想过很多,也摸索了很多,总是各种打破,挺沮丧。但是也幸亏做了不少,走了不少弯路,方有今天新感悟,也许这个感悟不久就要被打破重来。

一、计划的形成
凡事不预则废,我原先的理解是计划,单纯的认为计划就是列一个时间表,一个任务清单时间表再加上负责人之类的。现在才理解,所谓“预”,是预想,预期,预判,预设,是先想好结果,然后再根据结果逆推进度和任务清单,有从“想”到“设”的阶段性的。之前的数据和总结是计划的“前身”,对将来的想象能力是计划的“灵魂”。虽不能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是想象一个结果,再再结果上去做思想实验,一定会有一个是或者否的结论,我们不断的想象和思想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我们能做到的极致。依靠过往的经验和教科书式的标准,只会让我们感到迷惘,我这样做真的是我想要的么?个人认为,没有人会真正相信他人的判断,每个人基因里的“叛逆”蚕食进步的动力。
遇到很多成事的人,都是再三的向懂行的人咨询,自己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做判断,继续咨询不同岗位的人,再做判断和预想,慢慢一个计划框架就成型了,未来在哪里,阶段怎么定,重点难点在哪里,怎么看待结果等,都有谱了,那么结果也就可期了。

二、采用什么形式定计划
从定计划的人上来说,个人认为有英雄主义和群众主义两个路线,英雄主义就是一人包办,全都想好了,细节也想到了,就像大导演把场景的每个颜色都想到了。群众主义就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两种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坏,根据需要采用吧,什么思路定计划也是要学习的;
从定计划的细致程度来说,有框架性计划和操作细则。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那就是细则了,我现在每天都定一个日计划和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也有,但是为什么总感觉每天干不了多少事情呢?除非是真的磨洋工,那么就是时间分配太碎片化了,没有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所以需要框架的指引。人员架构,岗位职责就是一个框架指引,让每样工作有人去负责,去主动思考,而不是都有领导来补位。
有岗位职责,也要人人认同的岗位职责才行。在岗位职责上,就需要制定岗位目标细则了,怎样才算到位,怎么样才算是大家认可的结果,然后再慢慢调整。
有计划,肯定也会有调整,但是最忌讳经常调整。所以有计划怎么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就需要领导的监督和在薄弱处去推动了,考验领导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三、计划的时间怎么分配
每个计划一定有具体任务执行人,也有要求的时间。如果是一个大的计划,时间上要相对宽裕。如果是一个小计划,可以集中力量短期快速攻破。幼儿园里的大计划有学期计划,三年规划,人事架构等;小计划有周计划,日计划这样的安排,班主任配班一般都可以独立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计划执行时间有接送流程表,班级一日流程表,厨房一日流程表,保健医一日流程,保安和保洁一日流程表契合而成。除此之外的额外任务基本上靠时间的挤压挪移,比如加班做环创——幼儿园老师都懂的痛,比如午睡非值班时间等。
把每日时间安排划分成20分钟一段比较合理,但是也看个人时间感觉的。我对半节课的时长感受敏感,所以我用了这个时间段划分。每两个20分钟之间放松5-10分钟低紧张度放松,这样非常有助于提高效率。20-30分钟也基本上就是一个成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了。一项工作哪怕20分钟完成不了,也要看看,转转,缓解下持续压力,顺便思考,怎么更好的完成。一天的时间我分配成五个阶段,早餐前后,上午餐前,下午餐前,起床到结账接完,孩子接完后,每个时间段大概2小时左右。2个小时按照我的划分规则分成4个任务时间段。如果可以,那么一天应该完成20个任务,很不少了。这样划分,有助于我们审视自己的计划和完成是否有拖拉,有效率不高等,想方设法让每个任务在20分钟内完成掉。

四、关于时间分配的几个技巧
1.定好的计划要贴起来,最好自己抬头就能看到的地方。不要放在本子里,不要放在电脑里,不要随手拿张纸写,也不要放在钉钉里。
2.每次做下周计划时要做个小结,每次改进一点;
3.计划可以用颜色区分紧急重要的工作,避免遗漏;
4.新任务来了,先判断,不是紧急重要的,那就等手头工作完成再进行下个工作。

五、计划要充分沟通和有效监督相结合,否则没有效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