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初鉴 五十四
2021-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南川子
引:虛囹圉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汙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
南川子曰:能助百姓之急,百姓方助国家之急。
引: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威德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內,皆讙然各自安樂其處,唯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止。
南川子曰:明法修德,万民则安。乱法无德,其国难和。
引: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然後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
南川子曰:二世不明民心之用,所以恣意妄为,而至于最后失国也,不亦然乎?
引:自君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鹹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南川子曰:是也,此势也。民不安,则国亦不安。虽氓隶之人,亦可天下响应也。
引: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
南川子曰:用民而不安民,岂可长治久安乎?
辛丑三月廿五
西元2021.05.06于北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