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才是生活的常态
大部分人都不喜欢改变,包括我自己。不喜欢改变的原因的是因为改变带来的往往是未知的不确定,这份不确定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所以我们都拒绝改变。
可是这些年越来越明白,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生更是充满无常,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所谓一切都会尘埃落地,不过是一句骗人的谎话,因为你知道当这一切都过去时,会有新的一波烦恼亦或事情出现,而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及遇到什么,你无从知晓,这份未知的不确定会随着生活不断循环,直至生命的终结。
年少时想要那份确定,是因为那个时候对生活、对自己没有什么认识,狭小的世界里也装不下那么多东西,所以觉得那些能确定握在手里的东西才是来自生活最真实的安全感。
我一直觉得自己都不是个勇敢的人。因为我总是蜷缩在自己为自己制造的世界里。我常常为了躲避风险而不去接受那些好的事物,加之我本就胆子很小,所以我甘愿放弃它们带来的美好,只为了躲避那份不确定所带来的未知。
也就是说我一直坚定不移地觉得,为了维系自己的安全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切都维持原样。那样的话所有的一切也都在自己的掌控中,此时内心才觉得自己这个世界起码是安全的。
周围很多朋友都去学开车了,就我一直不想学,我除了喜欢骑自行车之外,别的机械类的东西我都不喜欢去碰,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不感兴趣,也不擅长,另一方面就是我总觉得他们超出了我的安全地带,那些庞然大物总觉得操作起来会有未知的风险。
比如我就经常觉得那些跑在路上的车总会出现一些危险的情况,比如碰撞、翻倒、失控等等。所以我宁愿不去碰他们,即使他们真的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因为太害怕不确定,所以对于可以给自己有“安全标示”的一切种种,都有着无比的期待,甚至是迷恋。
这种有些过分的迷恋,一度让我陷入犹豫纠结的状态中——无论是买一件东西,找工作、去哪儿吃饭,亦或者是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我总是会思前想后,自己不爽的同时,也会让别人不爽。
我知道这不好,可是我不喜欢去做决定,甚至希望可以跟小时候一样,有父母告诉我,今天晚上吃什么,老师告诉我这节课学什么,下一年在哪个教室上课,班级活动去哪里游玩。
所以在集体活动中,我大部分时候都是保持沉默和跟随的状态,因为我总觉得,反正都有人安排好一切行程,就跟着大家一起就好了。这样也不用担心有什么意外发生,就算有意外发生了,也不用自己负责。
可是后来随着上班进入社会的打磨,我开始明白那些你不想去做的事,甚至是你不确定的事,它并不由你就能决定,领导交给你的事,你不想去做,你害怕做不好造成严重后果,可是身在职场你能由着自己去任性吗?
最常见的就是每次医生做手术之前,都会给家属看那份手术风险书,然后让家属签字确认,知悉并接受这次手术带来的一切风险。这个过程是为了在规避双方麻烦的同时,也让双方在心里上提前接受这份未知的不确定风险。每次这个时刻,好多人内心都会很纠结和恐惧,因为不知道自己这一笔签下去带来的会是什么,这样的心理身经历过。
我们都知道:人一旦意识到自己所背负的责任,便开始胆怯冒险所带来的改变。
可因为害怕这份不确定的风险,我们就要放弃治疗的希望吗?显然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我们知道恰恰是这份未知的不确定给了我们希望。
而希望是个好东西。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说的那样:“forget that there are … place … in the world that are not made out of stone, there is something … inside … that they can not get to … that is hope.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也因为生活中这份不确定,我才觉得每一天的快乐和美好都是赚来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有时候突然就觉得人生有奔头了呢。
刘若英在《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中唱到:
我们继续走下去
继续往前进
看这条路会让我们走到哪里
我们想去的地方 ,一定也有人也很想去
每次遇到改变想退缩的时候,我都会去听听这首歌,然后告诉自己:
在远方不知道什么遇见什么人,不知道转角处又有什么新的故事即将发生。其实人生不必害怕那些不知道的事,不如去期待那些不知道的惊喜吧!
我们不必去确定这个世界的所有一切,因为你也确定不了。
不确定,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只要对自己确定就好,确定你想要什么的生活,确定你即使看清了生活的真想,也依然热爱生活。
我也常常告诉自己:即使不知道过什么样的人生,也要努力让自己保持优秀,以后才有许多可选择的路。
接受每一个生活中遇到的不确定,然后慢慢成长,而成长就是为了适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