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随想:只有母亲包的粽子才是最香甜的
又到端午节 ,又是一年粽飘香。
端午年年过,岁岁人不同;粽子年年尝,心情不一样。
小时候,生活困难,不到端午节的时候是吃不到粽子的,因此对粽子的向往就和天天盼望过年的心情是一样的;直到现在还能清楚回忆起来小时候渴望吃到粽子的情形,那种渴盼的样子历历在目,甚至还觉得小时候吃到的粽子是十分香甜的,因为它装着满满的亲情,温馨的回忆。
再大些的时候,慢慢地懂事了,知道生活的不易,心中尽然还是十分喜欢吃粽子的,但行为上总会“收敛”一些,不会再那么的迫不及待了,总是会说不想不想的,总会忍住馋劲把粽子让给长辈们先吃;但父母总还会千方百计地让我们在端午节尽情地大吃一顿粽子。
等到长大后去外地读书,每当端午节的时候,父母还是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粽子,那个时候没有冰箱,只能把粽子泡到凉水中,反复地换水,有时候我们还没回到家,粽子就已经馊了,不能再吃了,父母就会很心疼地把它扔掉,自己也舍不得吃一口。
参加工作并结婚成家后,由于离家远了,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老家,但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父母总是会问我们回不回家,并总是还会为我们留下一些过年过节做的食品,并且这些食品总是还会坏掉,最后扔掉,父母还是舍不得吃一口。
等到我们的经济条件好了一点以后,端午节的时候就会为父母买上一些比较贵重一些的粽子,父母就会乐哈哈的说,买的粽子比自己做的好吃,但我们更想吃一口父母亲手做的粽子,只是心疼父母年纪大了,不想让他们过度劳累,就顺手买了一些罢了,但父母却十分高兴,并会夸我们懂事了。
每每想到这些,心情就会十分的沉重,自己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举动,竟会让父母这样的高兴。
前些年的端午节,我一如既往的买了一些比较好的粽子,专门请假回家看望母亲,但此时的母亲却已患上了老年痴呆,很多人她都不认识了,但当她看到我时,还是很快地认出了我,并说,你回来了。当时,我的泪水已在眼眶里打转说,妈,我回来看你了,给你买了好吃的粽子。母亲那痴呆的表情,混沌的双眼盯着我看了好半天,才慢慢地絮絮叨叨地说,牙齿都掉完了,咬不动了,也消化不了;看着母亲这个样子,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淌,无语凝噎,心头非常地堵。
现在,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父亲也去世二十年了,这辈子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给我包的粽子了,我买的粽子再也无法孝敬父母了。这三年来所吃的粽子里不乏一些高端高档的粽子,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种味道;每当吃粽子的时候,总有一种道不清,说不明的情愫萦绕在心头,总会想起小时候吃粽子时的画面,总会想到母亲给我包粽子时的情景。
如今,我们也不再年轻了,对粽子的盼望亦不再是那么的强烈,更多的则是一种心情,一种对端午节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一种对儿时的回忆,一种对父母的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