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维方式,实践新课改
昨天晚上在WOW教育创新学院直播间,蒋超教授对话作者张华教授,一起领读《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我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让学生创造着长大》封面有这样几句话:让一切学科知识都变成学生探究和使用的对象;让一切知识技能都成为发展核心素养的手段;让探究与创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时代对人才,对学生提出了新的素养要求,对老师亦是如此。那么在此背景下,一线教师将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实践新课程改革呢?对于这个问题,张教授给了四点建议。
第一,独立思维,尊重自我,让课程改革为“我”服务。
张教授说:一线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自由地、充分表现自我对教育的理解,让自己的工作生涯变成自我持续成长的过程。把自己的工作转化为幸福享受的过程,发挥自我潜能。同时,杜绝崇拜、善于辨别,独立思考。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教师是流动的教练。
专家有很多,理论知识更是浩如烟海,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可能什么都读懂、学懂。立足自我课堂实际,带有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去阅读、实践。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自己的才是独特的。读书学习,为我所用,而不是一直仰望“大家”,却纹丝不动。享受学习、教学的过程,利用好课改的“东风”,积极主动找到自己的特色,做课程的创生者,积极思考,努力应变,让课改为“我”服务。
第二,反思自己,敢于否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张教授说:一线教师要勇于更新自我既有的思想,行为方式,敢于突破自我的舒适区,敢于尝试新的理念、思想和行为。积极主动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去创造一个新的自我。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让课程改革为我们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时代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该随之变化。再也不是一本教材来回教好多遍的时代了。时代、社会、学生都在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科研究者,成为学科内容专家;其次要成为学生研究者,成为教育专家,谙熟学生如何学习地科学研究;最后要将学科研究与学生研究融为一体,将其转化为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富有创造性的帮助与支持”(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