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自主思考吗?
你们闲暇时刻会想些什么呢?
比如我自身举一例。想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会思考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
原因的分析会影响角度,也反映了角度。
思考,你的角度植根于何处?
或许有的朋友会说,是价值观,是性格,是家庭教育,是知识储备。我想也是这些。可这些又源于哪里呢?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想呢?怎么终其一生,好像都跳不出某种框架,就这样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里,逻辑好像永远有漏洞。不要说没有,或许是这个阶段,漏洞还没有显现。
比如审美观念,我会发现,小时候在村子里,大家统一认为双眼皮大眼睛是漂亮。长大了,跳出村子,发现单眼皮也很好看。那么就要问了,谁在定义审美标准?我们怎么会被这个审美标准引导了,且自然而然的?
依稀记得,高中的一个课间,冬日阳光照着走廊,吵闹的人群中,有几位女同学站在教室门口聊天。其中一位,在平常的审美里,她小小的个子,微胖的身材,小小的眼睛,圆圆的脸型,还有密密麻麻的雀斑,好像怎么都跟漂亮沾不上边吧。当,风带着阳光抚过她的脸颊,不小心拨乱了两鬓的头发,手轻轻抬起,谈笑间手指向后抚平,阳光透过指缝,她笑的温柔。时隔多年,这一幕依旧在我心里,还是那时心里说的一句话,女孩真的好美好呀~
穿着工服,在修理间的机修工,满身油污,寸头,憨笑,专注,认真的模样;在检验车间的云南姑娘,戴着头纱,拿着手电筒认真工作的侧脸;喧闹的大巴扎,穿着西装套装,戴着帽子,蓄着白须的老人,坐在路边吃小吃……
央视的一个广告,展现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份的女生。少女时的天真烂漫,青年时的潇洒收敛,中年时的福态体胖,老年时的步履蹒跚。多自然的样子啊,挺美的。
那,不是否定所有审美标准,只是想说标准不要固化。那我们被固话了的标准来自谁呢?凭什么他来定义?
基于此,可以反问自己很多问题。你的价值观是什么样子的?来源于哪里?基于此,你会有怎样的行为方式?依次问下去,然后问一下,有哪些是自己的?即使是自己的,那建立的基础是自己的吗?
奥!我们真的会自己思考吗?
2023.6.14
上班摸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