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还是在外面吃划算
虽然几年前开始,中国人在除夕就开始走出厨房,与亲戚家人一起在餐馆酒店订年夜饭了。但在今年,终于说服父母和亲戚,第一次在外吃了一顿年夜饭。
60年代出生的长辈大多认为除夕就应当在家热热闹闹吃一顿,一来气氛热闹有年味,二来省钱。如果精打细算一下,其实,在外吃一顿年夜饭比在家吃更划算。
看不见的时间成本
在家吃一顿年夜饭,如果是晚上6点吃。那么起码有4个小时时间我们是需要花费在准备工作上。买菜、切菜、烧菜···并且在上桌以后,仍然会有一两个人留在厨房,一道一道地做菜。等人全部到齐时,桌上总会有人已经吃饱准备下桌。待等酒足饭饱后,一桌杯盘狼藉,又得花费时间去清洗收拾。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从开始准备到吃完饭,已经花费了将近6小时时间,期间桌上人还坐不齐。换做在酒店吃,则只需花费略大于家中吃饭的价格成本,获取的则是一家人其乐融融,还有那无故浪费的5小时做菜收拾的时间成本。这5个小时完全可以拿出来进行其他更有娱乐价值或是交谈价值的事情。
时间成本向来容易被大众忽略。尤其对于长辈,遵循传统,在很多事情上为了节省金钱,往往用更多的时间去交换。对于晚辈,中间浪费的时间可以用来去看电影或是多睡一会儿觉来进行身体上大脑上的能量补充。对于长辈,这段时间完全可以坐在一起家长里短地攀谈、不用去花费体力和脑力去进行身体能量的浪费。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碎片时间被忽视掉:回家时为了省钱做公交,却花费近半小时时间去等那辆迟迟不来的车,而不知花点的士费早点回家可以多休息一下,多做一点工作上的事情,多写几百字的文章。
正因为金钱是实实在在存在,它的流失可以让人切身感受,相对于有形的货币,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平日感知不到时间的力量和价值,容易忽略潜在创造的市场机会。时间成本就在于用等待的时间造成市场机会的丢失。这样一比,你觉得哪种更划算?
有人说,传统没有了,以往过年的那种阖家欢乐的气氛没有了。实则不然。过往的春节传统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年代才能深深品尝到。那时只有过年能吃到瓜子糖果,只有过年时才有新衣裳,鸡鸭鱼肉对于日常生活那是奢侈品。跳到现在,以往的奢侈食物已经成日常消费品,天天都有肉吃,一天一件衣服不重样。春节之于当代人的意义,不在局限于生活物质上的相对高端消费,大家都期盼春节到来,能好好放个假,出门旅游,与平日甚少来往的亲戚叙叙旧,聊聊天,能一大家子坐在一个桌上有说有笑。所以,春节中,更多的时间是花在“聚”上面。
出门吃顿年夜饭,不用操心饭菜准备的份量或质量,不用操劳做饭洗碗。一家人坐在桌上,谈谈过往,拉拉家常敬敬酒,热闹的氛围一样不会减少。过年重要的不是"年味“,是”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