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3/365)
2020-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理财君
今天在陪我侄女一起玩,其实我也能够去感受一些曾经的状态:
是这样的一件事:
她想拿手机看一部动画片,我姐因为周日加班而手机不能如愿给她,因此需要借用我的手机——侄女上来对我说:“舅舅,把你手机给我。”,我说:“为什么我要把手机给你呢?”她低着头说:“把手机给我!你姐说要把手机给我玩的。”我又反问:“这个手机是谁的?琴宝,请你端正态度,是我让你玩手机你才可以玩,而不是说你想玩就能玩的。”
她头也不回的跑过去找我姐告状,看到这我笑了,我姐也不属于宠她到天的人。
最后经过我的一番细心讲解,她终于改口:“舅舅,能不能把手机借我?”一脸期待的看着我,我也终于“成功”的把手机借出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42112/9b84b9ae1800937f.jpg)
通过阅读《亲密关系》以及结合自身的状态进行分析,可以感受到我侄女的状态,其实也像是在重复我年幼时候的路。侄女的爷爷奶奶非常宠她,几乎可以用“娇惯”来形容,以至于事事都需如她意,不然后果就是她生气——拿东西打人、去告状,更甚之伤害自己……简而言之:娇惯导致内心脆弱,容易极端化,自我中心化,尤其很难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这也有一个好又不好的结果——偏执型人格的出现。也就是我一定要做某事,决定了的一定不容易被改变。有时候不好是在于比较固执己见,而错失最佳选择。
我们对自身的认知与年幼经历有很大关系,包括性格、人格、三观。
这种状态很难去改变,尤其当我们长大成人,思维、习惯几乎已经形成了定性,这就为什么有人会说:合适>喜欢,找个合适的人比喜欢更重要。
但也并非绝对,相对于人格的形成,思维定性的自我意识才是最难以改变的。
向往改变,并愿意用爱去学习,努力。做好自己真正想做的,并在情绪来临之时,能放下顾虑去真正感受深藏于童年的创伤,相互安抚的两个独立灵魂,才能在一次次跌倒之中再次战胜后天形成的不良思维定视。
相信love也时刻铭记❤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