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古风依旧

姐说汉朝-70 为真相发声

2024-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云开见月zouzou

上期说到大臣们在给投降匈奴的李陵开“批斗会”,而刘彻却注意到在众人中不动声色、冷眼旁观的司马迁。说到这位被后世尊为“史圣”的史学家,必须隆重介绍一下。

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在武帝时期担任太史令。当时太史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天时星历,记录国家祭祀、婚丧等事,以及负责史书的编纂和修订。对于司马谈来说,他最擅长的是天文工作,因为他家世世代代是天文工作者,最早可以追溯到舜、禹时期,在这方面绝对是家学渊源。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今陕西韩城),年轻时喜欢四处游历、求学,博闻强记,颇有学识。后来在朝中担任侍郎,奉命出使各地考察,并直接向皇上汇报,是刘彻身边的近臣。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要举行封禅典礼。按说这是太史令的工作范围,也是拉风露脸的机会,但非常可惜,司马谈因身染重病没能随行。

这种光宗耀祖的时刻未能参与,司马谈十分沮丧,不久病情更加严重。垂危时他对儿子司马迁说:“我们的祖先是周王室的太史令,这是咱们家族的事业,但从鲁哀公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其间诸侯兼并,战乱动荡,对于历史的记录残缺不全。如今汉朝复兴,君明臣贤,而我作为太史令却没有将这些记录下来,给与评价,这是我的失职呀!我死后,你一定要继续做太史令,完成我的愿望,这也是家族的使命。”

对于父亲的离世司马迁非常悲痛,立誓要完成父亲遗愿。两年后,司马迁如愿当上了太史令,此后他一直默默无闻,潜心编著《史记》,直到李陵战败,朝堂议罪,也正是因为此事,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太史令推上了历史的高光舞台。

刘彻让大臣们在朝堂上声讨李陵,是要找一个发泄的途径,他不能接受这样的失败,不能容忍尊严被践踏,他要泄愤,要通过大臣们的嘴给李陵定罪,要让李陵为这一切买单。

可就在这个群情激奋的画面里,刘彻却捕捉到了一张违和的面孔。此时的司马迁表情凝重,一言不发,作为一位史官,他冷静地分析着一切,他要对整个事件做出客观地分析。

刘彻问司马迁如何看待李陵投降,他要知道司马迁到底在想什么。既然皇上给了发言机会,那就要说个痛快了。司马迁没有直接回答刘彻的问题,而是缓慢而坚定而地将李陵出征的整个过程陈述了一遍,就像他在用自己的语言记录着每一个历史瞬间。随后,司马迁对李陵事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当初李陵雄心壮志要保家卫国,是出于一颗爱国之心,如今战败,却要被一群在安乐窝里吃饱喝足抱老婆的人妄加批评,不公平。

二.李陵以五千步兵迎战匈奴八万骑兵,且屡次获胜,扛住了匈奴的轮番攻击,直至箭尽粮绝,甚至以刀笔(当时写字的笔)相搏,就算古时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败犹荣,没丢咱大汉的脸。

三.李陵投降匈奴,应该是出于保存实力的权宜之计,真要投降何必等到最后,很明显这是诈降,不应该一棒子“打死”。

司马迁这番话理直气壮,全中要点。虽然他说的全是事实,但也深深得罪了同僚,甚至明显是在指责刘彻不该让李陵孤军迎敌,更不应该在战败后给他定罪。那么接下来刘彻会作何反应呢?我们下期再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