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作弊大法和艺术影响
谈起我国古代,最为自豪的是我们的“四大发明”,个个都在世界的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造纸术,使得文字被真正的记载;火药,以它的化学反应催发了世界的关联;指南针,不仅于茫茫海浪给人方向,指点的更是历史的前方;印刷术,文化精粹得以传承。此时,不禁竖起来大拇指。
古代先人凭借执着的精神和开拓的智慧,给穹宇八方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殊不知,我们还有一个影响力毫不逊色于四大发明——科举制度,古人的头脑风暴一波一波来袭。
据统计,在1300年的科举中,出现了600多个状元,这意味着平均两年出现一个状元。说明了就古代各方面的综合水平,考试难度不亚于今天。
所以,历史上的一些“自作聪明”者开启了与科举的较量。
1.请托
请托,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它要求考生家境要富裕些,最好背景强硬些,因为这个渠道是靠钱财、关系打通的。那些寒士与作弊基本无缘。
请托具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叫“探题”,也就是花钱买题,考官泄露考题,让考生提前做足准备。第二类是请老师偷偷修改文章,润色一番。第三类是约定符号,意思是一篇文章在哪一段哪一行第几个字出现师生约定的虚字或是数字,术语叫做“关节”、“关目”。
2.假手
另一种手段是雇人替考,称为“假手”,即借他人之手。而那个为别人代写文章的称为“捉刀”,仅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件事的风险,一旦暴露,便难逃恶果。
3.夹带
今有作弊笔、无线接收耳机、无线接收眼镜等,古代没有这些,却有作弊衣、作弊袜、作弊鞋垫、作弊小抄等。
作弊袜 作弊衣要知道,古时是在“贡院”考试的,这期间不准出去,有人送饭,给考生收拾恭桶等,称为“锁院”,所以考试时间长,需要好几天。监考者会有打盹的时候,到那时作弊工具便可派上用场了。
它们上面的字极小,那可不是用普通的笔写上的,而是用“鼠毫”,那字比硬币上的字都小,对考生的眼睛要求极高。
有时,墨汁也用特殊的,选取乌贼汁,因为它不需要清洗,隔段时间便消失了,没有后患之处。
请托、夹带、替考可以说的上是作弊的“三板斧”。天下万物正反共存,有作弊就有反作弊的。考生的作弊法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糊名法,将个人信息封存,让帮忙者没有目标;
誊抄法,除掉字迹、符号的干扰;
实行分房阅卷,更加公正地评判。
政府曾想用搜身来解决,这在当时是行不通的。且不说这是一种较为暴力的做法,单是对读书人而言,他们认为这有辱尊严和人格。自己一心想考取功名,入仕为官,倾囊之计,振朝堂大业,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不给予。
故而政府转念一想,用生一计,要求考生在拿“浮票”,相当于现在的准考证进考场之前,统一换上政府发放的衣服,还要检查身上的特征,像黑痣、胎记等。现在考试不准带笔等工具入场,这是效仿古代的,前事后师。
科举主题的艺术品
科考作弊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它的严格性和高难度,要不怎会有“范进中举”的典故?诗人孟郊又怎会从“昔日龌蹉”的愁苦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笑颜开?
也正因如此,科举中对考生的祝福也积聚成了一个悠久的历史沉淀,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含义。
众多精美的艺术品,都体现了这美好的蕴意:
瓷盘上画着一个螃蟹和青蛙,那寓意着“一甲一名”;
画着两个螃蟹和一片芦苇,代表着“二甲传胪”;
画着三个荔枝,是“连中三元”的期盼;
画中书生拿着一条树枝,意思是“蟾宫折桂”;
一个骑驴的考生,以手指日,表示“指日高升”;
一个丑陋的鬼扶持着书生,踩着云朵,更是对他“魁星点斗”和“青云直上”的祝福……
指日高升 二甲传胪 青云直上 连中三元如同今日学子的“孔庙祈福”,氤氲的烟雾中,升起了莘莘学子美好的祝愿和虔诚的期待。
考试的成功,不是靠地区优待,不是靠家族实力,唯一靠得住的是肚子里的墨水和苦守寒窗的定力。
那些作弊的案子,最终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吐槽点。
请记住,天下无难事,考试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