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歌名义清明》

2019-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天祝591陈芬
一、诵读诗歌

张:敬爱的老师、亲爱的新父母还有我们可爱的小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张晓军,来自辽宁鞍山,我是陈芬,来自甘肃天祝,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趁着大好春光,一起携手走进新父母成长学院&彩虹花和阅汇清明诗会《以诗歌名义清明》。那说到春天,陈老师您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陈:万物复苏,和煦的春风,辛勤地耕种,还有无限的希望,因为春天大自然都换上了春装,冬日的萧条和沉重,被春天抛在了身后,整个世界又变得明亮而轻盈。

张:是的,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是一个书写爱的季节,就用今晚暖心的诗会,作为对春天的美好回报。(分享互动)

快把窗子打开

文/林武宪

阳光在窗外站着,

春风在窗外呆着,

别让他们等得太久啊。

赶快把窗子打开!

赶快把窗子打开!

好欢迎活泼的春天进来,

欢迎春天的气味,

欢迎春天的光彩。

让青山、绿村

把窗子打扮起来!

春光在窗外嚷着,

春天在窗外等着,

欢迎他们一起进来呀,

赶快把窗子打开!

这里还有一首小朋友耳熟能详的诗,一起来欣赏吧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陈:是啊,春来无声,一不留神,它便已在身边。当我们准备去寻找春天,但踏遍陇头云依然不见春。没想到归来时,看见屋前的梅花已上了枝头,于是感叹原来春天就在跟前:(互动)

                  嗅  梅

          (唐)  无尽藏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古人有云“道不远人”,其实对春的寻觅不在远处,而在我们的本性之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心里。

张:说到这里,我想起4月3日咱们高段晨读里的一首诗,小朋友还记得吗?(互动)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大家已经学习了这首诗就知道,寒食之后,就是清明了!从唐朝开始,这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逐渐确定为祭祖的日子。

陈:是呢,不是就有儿歌这样说:、

                清明节

柳叶绿,桃花红,

过了寒食是清明。

煮鸡蛋,卷单饼,

荡完秋千放风筝。

郊外春光美如画,

全家老少去踏青。

那小朋友都知道哪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呢?(可互动)

二、讲解清明节相关内容

(1)节日起源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顾名思义,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

张:(2)民间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自古清明就有扫墓祭祖的习俗,但逝者已去,我们在缅怀先辈之时,更要懂得珍惜陪伴家人时光。那为什么要扫墓祭祖呢?小朋友知道吗?

那就要说到一个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了,小朋友要开始思考啦······

我们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这样的季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你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所有就有人说,清明节其实就是中国的感恩节!也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互动)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陈:说到这里,我想孩子们应该也知道了3月30日,四川凉山的森林大火,带走了30名年轻的消防战士的生命,其中,最小的年龄才18岁。当我们在这个小而美、充满爱意的校园晨诵诗赋的时候,有人却为了守护他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孩子们,希望我们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同样敬畏他人的生命。没有一条生命是为了牺牲而存在。这些一贯逆火而行的勇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于职守,什么是无愧于心。而我们在安全无虞的大后方发表意见时,理应更深切地体会到“英雄”一词还有残酷的一面。因为生命是何其珍贵,又是何其脆弱,但同时人在面对困境亦或是死亡威胁时所显示出的人性之美又是何其震撼!

默哀仪式

“杏花烟雨,柳絮轻飞”在这里,缅怀逝者,思索人生,充满着生命的美好和庄严。

张:当然悲伤不是唯一的色彩,我们仍可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踏青郊游是清明的民俗之一。当此时也,天朗气清,万物歌吟,慎终追远,薪火相传,怀念故土和先祖。(互动)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陈:年年清明,今又清明,诗人在轻声吟唱,如染透了绿意的春风,一路走来,声声吹拂进我们的心底。生者自强,我们可以用陪伴、诵读不负美好年华。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梨花风起正清明。今年你回乡扫墓了吗?和你同行的是谁?你又在思念谁?

张:是啊,没有谁是一个孤岛。当你将自我置身于宇宙中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时,你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方位!让我们以诗歌的名义清明,以清明的名义诗歌。(互动)孩子们再见!新父母,再见!老师们,再见!

陈:清明之后,是什么节气呢?是谷雨,诚邀大家相约谷雨诗会,我们相约——谷雨,谷雨,再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